对于各种形式主义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所好转。但南部某村一位村干部说,永久基本农田整治恢复是村里重要的工作,不过,村里有一些土地已经难以恢复,却仍要恢复并拍照留痕,无奈只能作假。为了拍照留痕,村里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近一次翻整土地、插番薯就花费了大约10万元。

这个案例是整治形式主义背景下,“过度留痕”仍顽固存在的一个缩影,这种“痕迹”是通过造假完成的。之所以造假,该村干部解释道,“有些农田是靠海的,过去海水倒灌不那么严重,但是现在海水倒灌严重了,土壤改变、水质改变,已经种植不了了,怎么恢复?没办法,还是用挖土机去整地,然后一排一排插上番薯。” 即花10万元假装种番薯,是为糊弄上级。

出现这种造假式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农村,根子应该在上级。大概是因为上级决策者思维还停留在过去,认为海水倒灌对土壤影响不大,或者认为通过整治恢复还可以利用,所以村里为迎合这种判断和认知,通过造假方式让上级满意。假如上级对海水倒灌过的土地有清醒认识,不要求恢复利用,村里就没有必要花钱造假拍照留痕了。即造假责任在村里,根源则在上级。

过去,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做“表面文章”,这里面也会消耗人力物力,但比较有限,其中的经济损失没有引起重视。上述这个案例虽然极端一些,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很惊人。也就是说,村里领导明明知道这类土地难以恢复,但依然选择造假,且造假成本巨大,仅一次就浪费10万元,所花资金无疑是公款。所以有必要给形式主义算算经济帐,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从这位村干部表述来看,这种花巨资造假或许不止一次。至于“仍要恢复并拍照留痕”究竟存在多久,一共为此耗费了多少公款,希望有关部门或者媒体深入调查还原真相。最好是减负部门通过报道此事的记者,搞清楚“南方某村”究竟是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乡下面的村子,然后会同审计、纪检等部门对该村因造假拍照留痕导致的公款浪费及有关责任人进行“算账”。

换言之,无论是要求恢复土地的上级,还是决定花钱造假的村干部,都要受到追责问责处理。因为其行为不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也欺上瞒下损害了群众的信任,还损害了党风政风和地方形象,这种“信任账”“形象账”“风气账”等不能不算。2022年,中央文件规定,村级重要事项“四议两公开”。那么上述村花10万假装种番薯,是否经过民主决策和信息公开?

为整治形式主义,中央有关方面先后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重磅文件。从效果看,无论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还是精简会议,效果都较为明显,获得基层干部认可。但报道显示,出现虚假减负新动向,例如将“观摩会”改叫“读书会”实为观摩。

就工作“过度留痕”而言,至今尚未彻底清除,不仅有学校陷入“过度留痕”的困境,许多基层干部也受此困扰。可见,整治包括“过度留痕”在内的形式主义,还需要再加码,持续发力。其中,对于形式主义导致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现象,也要从预算、审批、审计等方面加强治理。如果能管好公款防止为造假留痕来买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治形式主义抬头或变异。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订阅并批评指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