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频频刷新记录。

2月6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文简称哪吒2)上映第九天,总票房就已超越《长津湖》,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截止发文前,它的累积票房已经超88亿,且票房还在不断攀升,相关机构预测最终票房为142亿。



大家欢呼雀跃,庆祝中国电影的奇迹时刻的到来,并下决心要把《哪吒2》推到更高的位置。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哪吒2》的成就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这得益于其过硬的质量,更和中国人对哪吒这个角色的缘分。

其实,这并不是哪吒作为动画形象第一次走入大家视线,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动画人早已让哪吒一次次地“降世”。

不过,过往的哪吒不仅有不同的形象,而且具备不同的“人设”——

有的潇洒俊朗,伸张正义;

有的形象中二,引发争议;

还有的以反派出现,不乏“黑料”……

但它的每一次“降世”,都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直到后来,魔童降世。





1961年,是在中国动画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年。

在这一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上集问世,1964年,下集也制作完成了。

这部电影在制作时,云集了当时中国动画界的“各路豪杰”,导演万籁鸣,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创作过一系列中国早期动画。



早期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剧照

《大闹天宫》问世的年代,尚且没有电脑CG技术,上美厂纯靠人工绘制近7万幅画作,历时四年才最终完成这部巨作,它在剧本、美术、配乐等方面都是殿堂级的存在。

这部电影改编自西游记原著前7回,孙悟空是主角,哪吒作为围剿孙悟空的配角,出场戏份不到五分钟,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电影中,孙悟空与天庭敌对,托塔李天王带着哪吒和天兵天将下界捉拿孙悟空,哪吒作为先锋官与孙悟空交战,最终败阵而归。

但就在这出场几分钟的时间内,一个鲜活立体的哪吒形象就建立起来。

从造型上看,这个版本的哪吒圆头圆脑,白白胖胖,像是从年画中走出的娃娃,但作为“反派”,顶着京剧中作为丑角的白脸,表情和动作尽显天庭先锋官的凌厉。

一开始,他和孙悟空打得有来有回。



眼看战局僵持不下,孙悟空变成哪吒脚底下踩的风火轮,哪吒一脚踩上去后,被烫伤了脚底板,露了破绽。



接着,他被孙悟空打落了兵器,像个犯错的孩子一般坐在地上,还想偷偷拿起武器再打,多了几分专属小孩子的稚气。



最后,哪吒一瘸一拐地回到阵中,一步三回头,毫不服气,仿佛在说:“我一定会回来的”,又透着几分憨态可掬。



这,便是哪吒在新中国动画中的首次亮相。



1979年,哪吒这个《大闹天宫》中的反派配角,终于“转正”,迎来了自己作为主角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

这部电影仍然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由严定宪、王树忱、徐景达三位导演联合执导,电影中的美术由一代国画大师张仃先生设计,动作设计人员都是制作《大闹天宫》的骨干。

当时的上美厂上下一心,立志要打造一部超越《大闹天宫》的作品,最终也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不但在国内获得诸多殊荣,而且是第一部在戛纳电影节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



形象设计上,这个版本的哪吒形象脱胎于传统年画与戏曲造型,简洁利落的线条则暗合水墨动画的写意美学。

他穿着红色肚兜,黑发齐肩,有两只乌黑机灵的大眼睛,手持混天绫和乾坤圈,天真可爱,符合大众认知中翩翩美少年的形象。



在剧情设计上,动画在《封神演义》原版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哪吒童年的细节,让哪吒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电影还弱化了小说中哪吒的“暴虐”一面,烘托出哪吒闹海的无奈和正义性,并为哪吒身上染上几分悲剧和反抗色彩。

龙王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夜叉强抢童男童女,哪吒闹海打死夜叉与龙王之子敖丙后,还将去天宫告状的龙王打了个半死。



四海龙王率大军水淹陈塘关,哪吒想要反击,却被父亲李靖阻止,还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



哪吒为了拯救陈塘关的百姓,也为了反抗李靖,口中含发,眼神坚毅,说出那句经典台词“爹爹,你的骨肉还给你,我不连累你”,拔剑自刎,“剔骨还父”。



宝剑被鲜血染红,电影中的哪吒也完成了他对压迫人的秩序、对个人宿命,乃至于对父权的反抗。

这部动画,在一代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这个毅然的白衣少年形象,后来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被许多后来人沿用和崇拜。



痛仰乐队的标志就是这个版本的哪吒



时间来到1999年,哪吒又有了新面貌。

国内第一部运用数字化电脑技术制作的国产动画片《封神榜传奇》问世,仍旧由上美厂制作,这也是国内第一部运用数字化电脑技术制作的国产动画片。



在当时需要拥抱市场化的背景下,主创人员认为,彼时国内动画、漫画的核心受众从小受外国动漫的熏陶,动画想要有市场,就需要和流行文化进行结合。

于是,主创人员在创作时进行大胆尝试,吸收了许多外国动漫的特点。

哪吒一登场便是14岁,有着大大的眼睛,显得“眉清目秀”,还有着修长的身体、宽阔的肩膀、披散的头发,俨然一位青春期少年,因此有些观众也称他为“国漫史上最帅哪吒”。



这一版哪吒舍弃了经典的肚兜,穿上了“小红裙”。



这部动画中的角色,开打时喜欢大声喊出绝招名称,并发出炫目的光波,哪吒的“绝技”,是极为中二的“灵珠风暴拳”。



他甚至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虽说主创们对哪吒的形象做了许多调整,让人耳目一新,却也掩盖不了动画制作上的一些硬伤——视觉效果粗糙、动作缺乏设计感、分镜和构图草率……

因此动画播出之后,有一些批评的声音出现。



但这已经是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动画,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



2003年,《哪吒传奇》问世,哪吒的故事,掀开新的一页。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对于90后来说,哪个不会唱这部动画的主题曲《少年英雄小哪吒》,又有哪个没有拿呼啦圈当乾坤圈,拿红布条做混天绫,假装自己就是小哪吒?

《哪吒传奇》在封神榜的故事基础上,融入了哪吒的成长故事,因为主要受众都是小孩子,所以哪吒的形象尽量贴近了孩童,边缘柔和,少棱角,头和身体的比例较小。



他还被赋予许多孩子的性格特质:好动、调皮、天真、会撒娇会卖萌……



他半夜睡不着觉,会模仿鸡叫声,吵醒整个院子的人,叫大家“起床”。



当他犯了错,被父亲罚跪后,会跟母亲撒娇:“妈妈,我要听轩辕箭的故事,听故事,腿就不疼了。”



因为射出了轩辕箭,哪吒被申公豹带兵捉拿,就在他命悬一线之际,太乙真人救了他。

获救的哪吒听到太乙真人说自己在天上,第一句话便问道:“我死了吗”,然后马上边喊妈妈边哭了起来。



虽说童真满满,但他被称为少年英雄,有心怀苍生的一面。

在最后一战中,哪吒战胜了石矶,石矶的邪恶灵魂却也在他的身体之中潜伏,让哪吒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小孩。

于是,哪吒决定让李靖用玲珑宝塔将自己镇住,选择自我牺牲,以免自己成为妖怪,为祸世间。



从这样的小哪吒身上,我们既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这或许也是主创团队想要传达的:屏幕里的哪吒,和屏幕前的孩子一样,只不过更勇敢一些罢了。

而当时装作哪吒的我们,或许早已为人父母,陪伴着自己的“小哪吒”身旁。

我们也教自己的“小哪吒”,要正直、善良、勇敢……



近20年间,随着动画制作水平的提高,和动画市场的繁荣,哪吒在动画中的形象变得多样化。

在以恶搞著称的《十万个冷笑话》中,哪吒被设定成出生时就已成年,拥有一次重新设定形态的机会。

这部动画中的哪吒有着一身媲美健美先生的肌肉,力大无比,能轻易将李靖揍飞,却顶着一张可爱的脸,喜欢卖萌,口头禅是“讨厌啦”。



《非人哉》中的哪吒,是个可爱的小学生,面无表情,显得有些呆萌,但可爱的面容之下藏着一颗熊孩子的心,经常让旁人十分头疼。



在根据畅销港漫《封神记》改编的动画《武庚记》中,哪吒被塑造成矿场主人李靖之子。

因为从小被李靖宠溺,哪吒养成了骄纵蛮横的性格,对待矿场奴隶的态度非常恶劣,被主角狠狠教训一顿之后才有所改观。



《罗小黑战记》中的哪吒,颜值颇高,整体风格有着很强的时代感。



哪吒形象的百花齐放,让观众们大饱眼福,也在为那位魔童的出世埋下令人期待的伏笔。



最具颠覆性的哪吒,在2019年出现。

那一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

导演饺子,学医出身,直到大三,才决定投身三维动画,毕业后选择放弃稳定职业,在家自学动画。



他和母亲住在一起,当了三年半“啃老族”,大部分时间在客厅、卧室、厕所之间三点一线,“出山”之后积累了许多优秀作品。

他获得制作电影的机会后,历时五年,最终和团队一同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哪吒。



在这个哪吒的最初形象曝光时,许多观众接受不了哪吒被设定成令人惧怕的魔王,接受不了他的“烟熏妆”、鲨鱼一般的牙齿,粗犷的声线,也接受不了他总是双手插在裤子里,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但当观众走进电影院,在将近两个小时内跟着这位哪吒走过一段奇妙旅程,都会爱上这位叛逆的“魔童”。



除了形象给人新鲜感之外,魔童哪吒也承载了全新的故事内核。

他遭受陈塘关百姓的嘲笑、歧视、排斥,假装玩世不恭,却比谁都孤独,比谁都渴望认同。

当巨型的冰山从天而降,陈塘关覆灭在即,哪吒冲天而起,用尽全力抵住了它,救了陈塘关万千百姓。



今年春节,这个哪吒又和我们见面。

他进入更大的世界后,发现了诸多不公,没有屈从于规则,而是试图去改变这一切。

我们也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但走入社会后,却被磨去了锐气。

谁不曾梦想过改变世界呢?只是,大多数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丢盔弃甲,变成了“等待英雄出世”的芸芸众生。

只有在四下无人、深夜无眠的夜里,偶尔会想起当年的梦想。

哪吒的出现,唤起了我们心中失散多年的那个少年。



票房的一路飙升,连番刷新影史记录,足以证明大家的感动。

《哪吒2》并未为魔童哪吒画上句号,他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哪吒这个角色的故事,一直在书写新的篇章。

每一代哪吒,都是时代洪流造就的哪吒,一代代哪吒的形象变迁,背后是中国动画在曲折中前进的轨迹,也是作为观众的普通人的命运,在这场叫做人生的电影中的轨迹。

这条轨迹的前方,会是什么?

山高路远,我们一起见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