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园,只剩下2个区域公司了。

过年前,很多国央企都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不少地产从业者慌得一批,不知道组织调整、人员优化的尽头在哪里。

从全行业范围看,包括万科、中海、华润、龙湖等在内的标杆房企们,这几年陆续都合并了半数区域及城市公司,人员整体都在缩减。

不过,相比于爆雷民企的调整力度,大型房企已经算是很温柔的了。

就在春节前几天,中国奥园启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区域公司缩减至2个,仅保留南方、北方两个区域公司。

要知道在巅峰时期,奥园的区域公司曾达到30个,2021年爆雷之后开始收缩之路,如今就只剩下2个区域,减少90%的区域……

涛哥听说,奥园老板已经基本放弃地产板块,找好了接盘侠,自己未来更多会关注物业和代建板块。

也有奥园供应商很焦虑的问我,奥园没付的钱还能不能拿到?建议赶紧起诉,指望他们付款很难了。

1

千亿民企,业务收缩90%

在地产民企中,奥园曾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千亿房企之一,在老板郭梓文带领下2019年销售额达到1180亿。

不过,那个年代的民营房企普遍都存在高周转高杠杆问题,中国奥园也倒在了2021年以来的行业寒冬中,于2022年初宣告爆雷。

爆雷之后,奥园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收缩之路,首先是将地产总部、商业总部等二级集团与集团总部合并,然后是启动大范围的区域合并。

区域公司数量从巅峰时的近30个,先是在2022年缩减一半到十几个,然后在2023年缩减至四个,今年只剩下两个……

销售规模也从千亿,收缩至百亿出头,区域数量和业绩规模都收缩90%。

在最近这一轮调整之中,中国奥园原本华东、广东、中西部和川渝四个地区公司,合并为南方、北方两个区域,外加独立成都公司,基本上就是一步步退出和收尾的节奏。

根据涛哥了解的情况,调整之后:

奥园北方区域,覆盖了北京、天津、青岛、沈阳、石家庄、重庆、郑州、西安、武汉、合肥、福建等地;

奥园南方区域,覆盖了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江浙沪等地。

人事任命也随之调整,具体包括:

北方区域总裁 赖志峰,生于1978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早期供职于融侨地产先后担任闽南区域项目总、龙岩片区公司总经理、闽南区域总经理等职务,于2021年加入奥园;

南方区域总裁 邱智锋,生于1984年,早期就职于恒大、阳光城等,于2020年加入奥园;

成都公司由集团执行总裁殷冀分管,原奥园中西部区域兼华东区域总裁陈尚焜调任奥园星悦康旅集团担任执行总裁一职。

从行业巅峰直线跌落,中国奥园的收缩代表了很多爆雷房企的真实现状,收缩90%也是这场行业巨变中很多企业的真实写照。

2

高管逃离,老板也想脱身

当一家公司面临90%业务收缩,同时还有天量债务,指望能挽救回来已经不太现实。

因此过去几年,很多奥园高管已经认清形势离开了,连老板都找了接盘侠顶替自己。

涛哥看了一下,之前了解的很多奥园高管都离职了,从集团到地区几乎都换了一遍,连原来的三把手联席总裁马军都已经走了。

2023年11月,奥园集团联席总裁马军辞任,由执行董事调整为非执行董事,2024年4月再次辞去了非执行董事董事职务。

马军出生于1976年,天津大学本科,重庆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中海地产,2015年加入奥园,先后担任奥园集团执行董事、营运总裁、地产集团总裁,2021年晋升为集团联席总裁,为奥园立下过汗马功劳。

其他包括原先分管营销、设计、成本的高管,以及很多经验丰富的区域总也都离职了,奥园已经失去参与行业竞争的人才资本,这与旭辉这样还能坚持干的公司有本质不同。

2023年9月,奥园已与境内债权人达成协议,整体展期3年;2024年初,奥园传出完成境外债重组的消息,但后来宣布境外债重组计划延长的消息。

事实上,不管是展期还是债务重组,在涛哥看来都是奥园老板的缓兵之计。

据涛哥了解,奥园内部高管都知道,老板已经无心拯救地产板块,基本都是能干一天,能把保交房完成就不错了。

去年9月,奥园老板郭梓文将奥园6.22亿股份卖给“外资”Multi Gold,后者成为奥园单一最大股东,实际上就是其“金蝉脱壳”的计策。

据涛哥与多位奥园员工沟通后得知:

目前奥园内部还是郭梓文主事,大家都把郭梓文当老板,引入的所谓外资没有参与管理。

可见,引进外资只是郭梓文的“障眼法”,老板自己也想找人顶包脱身罢了。

在涛哥看来,一个爆雷企业连老板都已经不抱有信心了,其他什么偿债、兑付都不太可能按计划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1月,郭梓文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奥园美谷已进入破产预重整程序,奥园大概率也是破产结局。

最后,考虑到有供应商朋友还有很多款项奥园没给支付,如果有成功起诉奥园执行欠款的,欢迎在留言区或私聊涛哥分享下经验。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