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在印度德里国家首都辖区地方议会选举中,印度总理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大获全胜,赢得议会70个席位中的48个,得票率为45.6%,时隔27年夺回议会主导权。印度平民党获得剩余的22个席位,低于2015年的67个席位以及2020年的62个席位,国民大会党(国大党)则连续第3次一无所获。据报道,印度平民党领导人、前德里国家首都辖区首席部长阿尔温德·凯杰里瓦尔,前副首席部长马尼什·西索迪亚均在本次选举中失利。
这场选举也是对现任执政党、由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与由阿尔温德·凯杰里瓦尔(Arvind Kejriwal)领导的亚美党(AAP)之间政治角力。背后的较量实际不仅仅是两大政党的对决,而是两种政治理念的碰撞。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这个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显著政治成就的党派,正试图通过新德里州选举来改变这个由亚美党掌控的地方政权格局。而亚美党,则以其在反腐斗争中的独特立场,以及为广大市民提供福利政策的成绩,自信地迎接挑战,尽管党内面临一系列腐败指控的困扰。
印度总理莫迪(资料图)
此次德里议会选举投票前,主要竞逐政党纷纷推出“发糖”政策。据印度《商业旗帜报》报道,平民党推动的福利政策包括针对学生的免费公交票和五折优惠票、妇女财政援助、长者免费医疗、宗教财政援助等。印人党的福利政策则包括妇女、孕妇、学生、工人等不同社群的福利援助金。在本届德里选举中有望“破0”的“老大党”国大党则强调了对低种姓阶层的关注。德里作为印度首都辖区,其选举对全国有很高的象征意义。
有不少分析称,印度教民族主义这一印人党“制胜法宝”在上半年的全国大选中显得有些黯然失色,因为选民更加关注经济前景、就业机会、通货膨胀、种姓政治等其他议题。然而,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印度教民族主义在本届马邦选举中仍发挥重大作用。“大联盟”势力积极动员印度教徒支持自己。恰是因为马邦的穆斯林在半年前的大选中几乎全部支持了反对党势力,让印人党在孟买等地表现不佳,印人党才有理由将本届邦选形容为“投票圣战”,有效动员了印度教徒的教派情绪。
德里(资料图)
2023年8月,莫迪在出席印度独立日庆祝仪式并发表讲话时,向印度民众保证,未来五年,印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4月,莫迪所在的印人党在新德里总部公布了名为“莫迪的承诺”的竞选宣言。在发布会上,莫迪提出要在2047年使该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他同时承诺增加社会支出、发展基础设施、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新一届政府将需要扩大和深化经济增长,为数百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印度财政部长宣布减税115亿美元,使1000万印度人免于缴纳所得税。其他措施包括为农民提供新的补贴和降低关税。但Nirmala Sitharaman在议会演讲中明显没有提到任何旨在促进就业或为数百万没有工作的印度人提供财政支持的专门计划。这与去年7月的预算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莫迪政府表示,在选民在选举中给他的政党带来挫折后,将在几年内投入约2万亿卢比(230亿美元)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莫迪政府采取这些措施,表明其承认印度经济正处于困境之中。
印度经济(资料图)
莫迪能够再次当选的解释之一是其经济治理能力——在莫迪强有力的政策执行下,印度经济在近几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已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并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有乐观的观察者认为,“印度世纪”(Indian Century)即将到来,但客观来看,印度经济存在明显的失衡问题,就业危机和不平等加剧是两个突出表现,反映出印度距离真正的经济繁荣还任重而道远。
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经济出乎意料地下滑,加之全球贸易和关税的不确定性,让各方对印度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印度需要一系列刺激政策赢回投资者信心。”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6.25%,这是近5年来印度首次降息。不到一周前,莫迪政府宣布了联邦预算中的历史性减税措施,一系列动作迅速引发舆论争议。据交易经济学网站报道,为遏制通货膨胀,印度央行从2022年开始加息,在一年内将基准回购利率从长期维持的4%快速提升并维持在6.5%。
印度央行(资料图)
印度经济增长前景不佳,一个重要原因是私人消费相对低迷。私人消费支出一直是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重要的驱动力。印度政府此前实施了一揽子刺激计划,对内需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然而近几年该影响逐渐消退,使经济增长前景出现低迷态势。到2024年底,随着从汽车到饼干等各种产品的销量下降,印度私人消费需求放缓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需求放缓的背后,是通胀高企和劳动力工资增长缓慢。印度非正规部门实际工资因通胀而缩水,家庭购买力有所削弱。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反对党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经济差距大和高通胀是导致经济放缓的主要问题。他称,只有少数亿万富翁从印度经济增长中获益,农民、工人、中产阶层正在跟各种经济问题作斗争。他认为,政府未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印度经济失速的重要原因,印度经济发展需要新的思维。另一名国大党领导人拉梅什认为,工资增长停滞导致消费停滞是印度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如果莫迪政府继续对此视而不见,将使印度中长期经济潜力“迅速消失”。
印度(资料图)
在国内问题之外,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印度带来挑战。为避免卷入美国掀起的贸易摩擦,印度在莫迪访美前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性措施,例如,宣布该国有史以来首次关税制度改革,包括全面削减从纺织品到摩托车的进口关税。此前,印度亦已承诺接受数千名来自美国的非法移民,并维持美元作为其贸易货币。在新闻发布会上,新任印度储备银行行长Sanjay Malhotra对印度的增长前景表示乐观,称印度应该“努力”实现 7%的长期增长,同时预测下一财年的增长率为6.7%。
事实上,今天印度的新经济,就是依靠第三产业带来的增长,这已经是发达国家的产业模式了,而不是新兴经济体的,这就是因为自动化的出现,已经大幅革新了整个制造业链条。未来印度要想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两位数的增长,也非常困难。过去我们踩着全球化的浪潮一鼓作气,造就了今天的世界经济增长奇迹,而对印度来说,相似的人口结构之下,印度却早已经不复当年的国际形势。客观来说,印度今天仍然还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之一,但是增长速度仍然相对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