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消息瞬间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背后的深意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中国这次出口管制可不是小事。从官方给出的理由来看,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咱们一个个来看这些被管制的金属。就说钨,它有着“工业牙齿”的称号,熔点高达3422℃,硬度也极大。这特性让它在航空航天发动机、穿甲弹、核反应堆屏蔽材料这些关键领域成为核心原料。像这次管制的仲钨酸铵、氧化钨等,直接和国防军工、高端制造挂钩。美国的F - 35战机,那可是离不开中国的钨合金。
钨精矿(资料图)
再讲讲碲,别看它是稀散有色金属,作用可不小。以前在二战时用于天然橡胶硫化,现在呢,碲化镉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22%,在红外探测器和半导体衬底中也有重要应用。
铋是“绿色”金属,毒性低,还有冷胀热缩的特性。在催化、太阳能电池、3D打印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崭露头角,像高端医疗CT设备的核心部件锗酸铋晶体就用到了铋。
钼是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主要以辉钼矿形式存在。在钢铁冶金、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高纯度钼粉是导弹发动机喷管等高温部件必需材料,钼靶材在半导体制造中也很关键。
铟被多国列为关键矿产,终端产品里铟锡氧化物(ITO)靶材占全球铟消费量70%,目前还没有能替代它的金属,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战略价值极高。
制造业(资料图)
从国家安全角度来讲,管制这些金属出口,能防止关键材料被潜在对手利用,用于高精度武器或者卫星技术,也是对国际核不扩散条约的积极践行。从经济层面出发,这有助于中国提升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促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中国在这些战略金属资源上,那可是有着十足的优势。先说钨,世界钨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中国是最大的钨储量国和生产国。2016年全球钨储量310万t,中国储量就有190万t,占比61%,产量更是占到全球的82%。
再说铟,全球铟资源量超35.6万吨,中国储量位居世界第一,还是全球原生铟最大生产国和金属铟最大出口国,已查明的铟资源量近2万吨,分布在云南、广西等19个省(区)。
其实,中国对稀有金属出口管制不是第一次了。2023年,中国宣布对镓、锗、石墨等材料实施出口管制;2024年,又对锑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中国已经从过去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接招”,转变为“主动出牌”,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战略武器。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现在可犯愁了。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中国钨产量在全球占比超过80%,西方众多关键领域,从高科技产业里的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电池,到国防领域的炮弹、导弹制造,都对中国的钨有着极大的依赖。中国这次出口管制,众多西方客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彭博社报道都直言,这让西方客户震惊不已。
加拿大阿尔蒙蒂工业公司的CEO刘易斯・布莱克就表示,中方的出口管制措施让他的客户感到“难以置信”,还强调“没有钨,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的经济、制造业和国防都非常依赖它” 。欧洲一些高端制造业企业也深受其扰,德国一家专注于精密机械制造的企业,长期依赖中国稳定的钨供应来制造高性能的切削工具和耐磨零件。
再看看美国当下的政治经济环境。特朗普重新上台,还打算再次对中国发动“关税战”。可他好像忘了,美国很多关键产业都离不开中国的这些稀有金属。中国这时候实施出口管制,就像是把“卡脖子”的剧本反手甩了回去。以后美国军工厂造穿甲弹的钨、日本半导体企业做屏幕的铟,都得看中国脸色。这可比关税手段厉害多了,美国断供芯片,中国就断供原材料,看谁先扛不住。
碲(资料图)
中国这一举措的影响可不止在贸易领域,很可能重塑全球科技、能源以及军事竞争格局。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各国博弈的新“战场”。中国通过出口管制,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面对美国的种种挑衅,一直有着自己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在稀有金属出口管制上主动出击;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规则框架内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针对美国对华商品加征10%关税的决定,中方已经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要求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与美国展开磋商。这一行动表明中国“已经做好了贸易战的准备”,同时也体现出中方反击的克制,既向美国传递了信号,表明了态度,又为双方未来的谈判留下了空间。
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不管中美关系短期内如何变化,中国都始终着眼于实际,做好最坏的打算。过去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主导发动的“贸易战”还历历在目,这次他扬言再次发动“关税战”,中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中国通过连续三年的稀有金属出口管制,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应对能力。
对外贸易(资料图)
中国这次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一招极具战略意义的棋。它让美国在关键资源上陷入困境,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国际贸易和战略资源领域的影响力。未来,随着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中国如何继续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国际规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