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景圣
台湾的政治局势再次波动,赖清德召集的“五院”会商,表面看似是一个高规格的政治会议,实则充斥着民进党一贯的“作秀”行为和政治操弄。会议所讨论的议题,所谓的“总预算”问题,不过是民进党利用这一平台发泄不满、操控舆论的工具。与此同时,赖清德和民进党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巧妙地把“总预算”与“大罢免”绑在一起,形成了对韩国瑜及国民党的政治威胁。整个过程,台湾的民众无疑再次成为了民进党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首先,让我们看清楚所谓的“五院”会商。赖清德和五大机构负责人汇集,展现出足够的排场和规格,背后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会议开幕时,赖清德大谈“团结与和谐”,将五大机构比作“五根手指”,但事实上,这一切不过是民进党为自己包装出来的政治噱头。会议地点选在“晴厅”,象征着台湾永远晴空万里,顺风扬帆,这种矫情的设定正是民进党惯用的“华丽外衣”。赖清德和其他高官们相互吹捧、赠送象征团结的礼品,假装达到一种“协作”的效果。但问题是,台湾社会的实际困境并不会因为这场表面和谐的会商而消失。会议的核心内容,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加剧了民进党内部对国民党和韩国瑜的攻击和指责。
这场会商最令人愤慨的部分,莫过于赖清德和民进党高层在会中提出的“总预算”问题。表面上,他们宣称这是五大机构关切的重要问题,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民进党在将“总预算”作为筹码,用来迫使国民党和韩国瑜妥协。更严重的是,赖清德在回应韩国瑜时,巧妙地引用了佛经“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说辞,将问题的解决与“大罢免”紧密联系起来,实质上是在向韩国瑜和国民党施加政治压力。赖清德的言辞中透露出一种赤裸裸的威胁:“‘因’解决了,‘大罢免’就会消退。”也就是说,解决了“总预算”问题,“大罢免”自然会云淡风轻,若不解决,便意味着民进党将继续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罢免攻击。这样强硬的态度,不仅仅是对韩国瑜的政治打压,更是对台湾民众的政治恐吓。
从这一点来看,所谓的“五院”会商,实际上是民进党在玩弄政治把戏,利用“总预算”问题威胁对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赢得更多的政治筹码。而韩国瑜在会上对赖清德提出的建议,也表明了他在面临民进党强压时的无奈与困境。韩国瑜虽然表示会与“朝野”党团协商,试图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预算被删减的问题,但无论他如何努力,民进党依然控制着台湾政治的游戏规则,任何努力都可能成为徒劳。
而这场会商背后的真正目的,显然是民进党借此机会对韩国瑜和国民党进行政治打压。在赖清德和民进党的眼中,国民党和韩国瑜不过是政治斗争中的“对手”,而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如何解决台湾社会的实际问题,而是如何通过政治斗争来巩固自己的权力。通过这次会商,民进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和对韩国瑜的敌意转化为实际的政治压力,试图逼迫对方作出妥协。然而,韩国瑜的回应却显示出国民党在当前政治局势中的尴尬和无力。
这一切背后,真正的受害者是台湾的民众。民进党通过操控政治斗争,已经让台湾的社会陷入了极度的对立和分裂。在台湾,每一次政治斗争都不仅仅是两党之间的较量,更是民众之间的深刻分裂。大罢免的背后,是社会的极化和仇恨式动员,它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也让政治成为了暴力化的工具。对于民进党而言,他们利用“大罢免”制造社会混乱,而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政治冲突中。
民进党所推行的这一系列政治行动,实际上并没有为台湾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善。无论是“五院”会商,还是“大罢免”,最终都无法解决台湾面临的真实问题,如经济困境、社会分裂、民生问题等。民进党以“团结”为名,实际却是在制造更多的对立和仇恨,让台湾的社会和政治越来越不稳定。台湾的未来,注定在这种政治游戏的牺牲下,越走越远,最终陷入不可避免的困境。
这一切的背后,是民进党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对手的打压。赖清德和民进党用这种手段,试图通过制造社会冲突、加强政治控制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但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台湾社会的不安与动荡,最终导致台湾政治的恶性循环。而作为政治游戏中的牺牲者,台湾的民众只能在这种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中,继续承受痛苦,期待一个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领导者出现。
但现实是,台湾的政治格局早已被民进党的强权操控,国民党和韩国瑜只能在民进党设定的游戏规则下左右摇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让台湾的政治回归理性与和谐,让民众真正从政治冲突中解脱出来。然而,这一切的实现,恐怕在民进党眼中,依然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