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又双叒叕改命名规则了,这事儿你怎么看?我们都知道,不就之前奥迪曾尝试以奇数代表燃油车、偶数代表电动车的方式进行区分,但是以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可能是有点不太理想,所以奥迪最终决定回归到之前传统的命名方式。其实一开始命名调整的初衷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识别车型,但频繁更改反而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影响品牌认知度。
实际上,奥迪并不是车圈第一个在命名问题上犯难的品牌。纵观近20年的汽车行业,就有很多车型因为改名而陷入了市场低迷,甚至直接被边缘化。那么奥迪此番调整,是否会重蹈这些前车之鉴呢?
奥迪的命名之困:改来改去,消费者更困惑?
以前奥迪的命名体系那是相当清晰——“A+数字”代表轿车,“Q+数字”代表SUV,数字大小决定车型定位。就比如中型轿车A4、中大型轿车A6、中型SUV Q5、中大型SUV Q7等等,这套体系沿用了很多年,不仅好记,而且消费者也早就已经习惯了。
然而,在电动化浪潮下,奥迪试图改变命名规则,以适应当下的新能源时代。此前,奥迪决定将燃油车用奇数命名,比如A3、A5、A7;电动车则采用偶数命名,比如A4 e-tron、A6 e-tron。
但这一变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了不小的困扰——A4突然变成了电动车,而A5仍然是燃油车,对于习惯了旧命名方式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加大了理解成本。同时,电动车本身已经有“e-tron”后缀来区分,再调整数字体系显得多此一举。
如今,奥迪决定回归传统命名逻辑,重新以车型级别为标准,汽油车继续使用“TFSI”后缀,柴油车使用“TDI”后缀,插混车使用“TFSIe”后缀,纯电车用“e-tron”后缀区分。你们看这样的命名是不是就显得直观多了。
因改名而影响销量的“前辈们”
其实一直以来,产品命名对于一款车的市场表现尤为重要,有部分车型就是因为改名而影响了销量,甚至逐渐边缘化。
就比如当年红极一时的马自达6(参数丨图片),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要颜值有颜值、要操控有操控,绝对是当时的爆款产品了。然而换代之后,马自达在命名上做出了很大的调整,第二代车型更名为“睿翼”、第三代车型变成了“阿特兹”。虽说“睿翼”和“阿特兹”的产品力表现也一点都不差,但是由于认知度的断层,不少消费者并没有将其与马自达6联系起来,导致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最终马自达6的辉煌未能延续,品牌影响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再一个就是凯迪拉克。早年间,凯迪拉克采用Seville、DeVille等经典命名,后来改为CTS、XTS等三位字母组合的方式。然而,到了2014年之后,凯迪拉克开始采用全新的命名方式,即两位字母+一位数字,比如CT5、CT6这种代表轿车;XT5、XT6代表SUV。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变化会显得更加直观,但是也让部分老车主和潜在消费者一时间难以适应,从而影响了市场认知度。
奥迪能避免陷入“改名陷阱”吗?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命名调整如果不能有效传达产品信息,反而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影响品牌价值。奥迪此次调整虽然是基于市场反馈做出的修正,但频繁变更命名体系,仍然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奔驰和宝马的命名体系虽然也经历过调整,但整体逻辑始终保持一致,消费者能够迅速理解不同车型的定位。对此,奥迪需要在宣传层面做好引导,明确区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命名方式,避免再次调整带来的市场困惑。
一个成熟的品牌,不应该在命名体系上反复横跳,而应该建立一套长期稳定的标准,让消费者形成清晰的认知。如果未来再次因为市场趋势而调整命名,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品牌影响力。
结语:奥迪此次调整命名规则,虽然是为了优化消费者体验,但短时间内的多次调整,难免会让人感到迷茫。豪华品牌的成功,离不开清晰的产品认知和稳定的品牌形象,而频繁改名则可能让消费者的认知产生混乱,影响市场表现。
所以说,奥迪未来需要做的,不是继续在命名上反复修改,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规则,并通过有效的市场沟通,让消费者清楚地理解产品体系。毕竟,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清晰的命名体系,才是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