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行

在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成功摘得金牌。这场比赛堪称本届亚冬会最具关注度的赛事之一,中韩两队作为该项目的世界顶尖强队,将比赛的水平和观赏性提升到了不亚于奥运会的程度。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加油声震耳欲聋,两队都全力以赴,尤其是东道主中国队,更是倾尽所能。


战术制胜

中国队的妙手棋局

中国队之所以能夺金,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战术布局上,队伍采用了合理的体能分配策略,比赛初期采用稳妥的跟滑战术,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展现出了卓越的临场应变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况,能够迅速调整战术。最为关键的是,在最后一圈,公俐凭借超凡的个人能力、精准的战术执行以及惊人的毅力和技巧,实现了对韩国队的惊险反超,奠定了胜局。


2月9日,冠军中国队选手在颁奖仪式上。当日,第九届亚冬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比赛颁奖仪式在哈尔滨举行。新华社拍摄

短道速滑是一个极度强调战术配合的项目,而接力赛更是团队智慧的体现。本场比赛中,中国队战术层层递进,先稳后攻,充分展现了战术运用的高超水平。

开局阶段,中国队采取跟滑战术,长时间处于第二位,既减少了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又降低了与对手发生碰撞的风险。比赛中段,王欣然果断超越,为中国队争取到领跑位置,进一步掌握比赛主动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队迅速变招,由公俐在最后一圈发起猛烈攻击,完成反超,展现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战术执行力。这一环环相扣的布局,使得中国队能够在关键时刻把握胜机,最终夺冠。

从山东走出来的公俐:

身经百战 战绩亮眼

尽管短道速滑是一项团队项目,但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个人往往决定着比赛的最终走向。本场比赛,中国队的四位选手——范可新、公俐、张楚桐、王欣然——都发挥出色。


若要评选“最大功臣”,公俐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一位。

这位来自山东的女孩,在最后一圈冲刺阶段,面对韩国短道速滑“一姐”金吉莉的严密防守,精准把握机会,以完美的内道超越完成反超,帮助中国队锁定胜局。短道速滑比赛往往在毫厘之间决胜,而公俐的这一超越不仅展现了她过人的爆发力,更体现了极高的战术素养和心理素质。可以说,没有这一关键超越,中国队恐怕难以站上最高领奖台。

公俐具备成为短道速滑领域顶尖运动员的潜力、实力。她的技术能力、比赛策略以及对胜利的渴望,均在这场比赛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譬如,她在速度与位置感知能力方面远超其他选手,她能够精准预判赛道上的变化,迅速调整路线,以最小的阻力达到最高的速度并形成及保持超越优势。同时,公俐技术规范、爆发力较好、速度快,在中短距离项目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然而,在本次亚冬会上,公俐也留有遗憾。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项目中,由范可新、公俐、刘少昂和林孝埈组成的中国队一度在比赛中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但遗憾的是,林孝埈在即将滑出最后一个弯道时冰刀碰到标志块而摔倒,导致中国队无缘领奖台;在女子1500米项目中,公俐以2分23秒884的成绩获得银牌,仅以0.1秒的差距与冠军失之交臂。中国的臧一泽凭借2分23秒965摘铜。


韩国选手张成宇、中国选手孙龙、刘少昂(从左到右)在比赛中起跑。最终,张成宇获得冠军,刘少昂获得季军,孙龙获得第五名。新华社拍摄

老将范可新在比赛中的表现同样出色,32岁的她在交接和冲刺过程中为中国队争取到了优势,其稳定发挥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2018年平昌冬奥会,她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领军人物,在比赛中遭遇两次判罚,先是500米半决赛犯规出局,随后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因交接棒犯规,中国队被取消成绩。如今,范可新已相当成熟,公俐等后起之秀也已成长起来。

公俐2000年7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她身经百战,战绩亮眼:

2017年,在短道速滑世青赛女子3000米接力上获得金牌;同年3月,代表山东队在中国短道速滑冠军赛少年组比赛中赢得金牌;

2018-2019年度“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青岛站女子1500米决赛获得亚军;

2021年1月,获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女子3000米接力赛亚军;

2022-2023赛季,在短道速滑四大洲锦标赛女子1000米获银牌、2000米混合接力赛获亚军,在短道速滑世界杯阿拉木图站混合团体接力比赛中获得亚军;

2023年,获“冰雪项目训练模范”称号;

2023年10月,在短道速滑世界杯蒙特利尔站2000米混合接力中获得金牌;

2024年2月,在十四届冬短道速滑混合接力赛中获得冠军,同月代表山东队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公开组女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季军;

2024年3月,在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女混合2000米接力决赛中获得冠军;

2024年12月,获得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北京站混合团体接力冠军。


2月9日,中国队选手公俐(右)在比赛中冲刺。新华社拍摄

公俐已成为短道速滑不可或缺的顶梁柱选手,在2026年米兰冬奥会上,她有望成为中国队的“王牌”选手。

金牌差距

中国队该如何追赶?

总体上看,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本届亚冬会上有惊喜、有突破、有失落,更有遗憾。

本届亚冬会短道速滑项目,中韩两国的竞争格外激烈。但从最终金牌榜来看,中国队在短道速滑项目上仍然处于明显劣势。这种差距无疑敲响了警钟:如何缩小与韩国队的差距,成为中国短道速滑未来的关键课题。

首先,中国队需要进一步提升整体实力,特别是在个人项目上加强突破。短道速滑不仅仅是接力项目的比拼,更考验运动员的个人竞技水平。

其次,应加强战术研究和临场应变能力,韩国队长期领先的部分原因在于其对战术的深入研究和选手强大的战术执行能力,中国队需要在团队协作和战术应用方面继续深耕,打造更成熟的战术体系。

最后,中国队还需在青训体系和后备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韩国短道速滑的成功离不开长期完善的青训体系支撑,中国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优秀选手源源不断地涌现,为未来的国际大赛提供稳定的竞争力。

中国短道速滑在本届亚冬会女子3000米接力赛中的夺冠,是一次令人振奋的胜利,也是中国短道速滑复兴道路上的重要节点。面对与韩国队的金牌差距,我们既要正视差距,也要看到这次胜利带来的希望和启示。只要中国队在战术、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改进和提升,就必将在未来的国际赛场上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计利当计天下利,留名应留万世名”。特别是2026年米兰冬奥会,将是中韩短道速滑的巅峰对决,我们期待中国队能带来惊喜,也期待公俐能在奥运赛场上斩获金牌,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经纬工作室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