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帮子女带娃的高达43%。你们家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吗?

年轻人成家立业了,要还房贷,车贷,还得赚奶粉钱。宝妈不工作就无法支撑家庭开支,如果出去上班就需要人帮忙带娃。毕竟,雇保姆要支出比不小的费用,属实拿不出来。

再加上,保姆是外人,没有自家老人看孩子省心。那就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帮忙照顾孩子。我们小区广场遛娃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年轻人寥寥无几。



看过一项“你家孩子谁带?”的调查,显示48%是老人帮忙带娃,50%是自己,只有2%是保姆。

其实,老人想不想带孩子,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老一辈人辛苦工作了一生,终于熬到退休,实在是不容易啊!

儿女成家立业后,他们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自由自在的退休生活,只是为了儿女,不得不选择带娃。

老人存在“假带娃”现象

这里所说的假带娃,是指老年人特别溺爱孩子,看起来是在带娃,其实,却有很多地方并不科学。

比如,让孩子在家看电子产品。

奶奶们岁数大了,如果带宝宝出去玩,孩子一路小跑,老人跟不上孩子的步伐。

于是就想,宝宝不哭不闹,不受伤就可以了。怕带出去发生磕磕碰碰的现象,选择让孩子待在家里。



为了图省事,把手机塞给孩子,或者是让他们看电视动画片,这样宝宝会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孩子长期在室内,可能交流阻碍,免疫力低,还有视力下降,这些问题袭来,哪个家长不头疼?

再比如,寸步不离地保护。

多数老人带娃都是比较用心的,生怕照顾不好孙子,子女们不开心,老年人的压力也很大。



老人寸步不离地跟着孩子,保护他们的安全,这会让娃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总被限制,活动量不足,也失去了探索的欲望。

还有,不舍得娃动手。

老人喜欢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什么都舍不得让娃动手。三四岁的孩子了,奶奶还追着喂饭。

娃看到什么就要买,老人会罄其所有的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想要的玩具和零食,老人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存钱给孙子买。只要孩子一哭闹,老人就会满足他们,却养成了自私任性的坏习惯。



孩子不想走路,老人就背着抱着;宝宝不想穿衣服,老人会替他们穿衣。

这种事事代劳的行为,会让孩子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Tips:隔辈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小宝宝的发展。所以被称为“假带娃”。

隔代亲要有分寸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透顶了的人。

广场上遇到一位带孙子的阿姨,做法真让人汗颜。

孙子想要别人的玩具,但对方不给,孙子就大哭大闹,奶奶上去劝说,却被孙子摁在地上拳打脚踢。



奶奶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笑了笑,一点责怪的意思都没有。周围人都指指点点,觉得这老人带孩子,简直太差劲了,一点规矩也不给孩子立!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访谈时提到,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他们立规矩,该批评的时候,就指出他们的错误,让娃及时改正。



隔代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爱孩子要有一定的分寸感和原则。不能无节制地宠溺,这不是成全,而是伤害。小时候不懂规矩,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合作育儿正流行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记者采访一位老人。你是怎么看老人帮忙带娃这件事情?

这位老人说,年轻人要努力工作,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作为父母,我应该帮助他们照顾娃。

但平时我也喜欢跳广场舞,打牌。周一到周五的时间段,我要把照顾孙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等到周六,周日我再出去跳舞,打牌。

周末,要让孩子的父母来照顾娃,要让他们自己带孩子辅导作业,我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关注衣食住行。教育这件事情要让父母来做,这是他们的责任。



就是说,老人只负责孩子的吃喝问题,父母要承担教育的责任,这样家庭的压力也会减少很多。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老人,遇到了问题互相指责,老人出力不讨好,孩子也遭罪。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要耐心教育。老人作为孩子的第二监护人,主打一个悉心陪伴,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孩子。合作教育,老人帮忙带娃,年轻人也抽时间多陪孩子。

枕边育儿寄语:

年轻人要留意奶奶们的假带娃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当然,老人帮忙带娃,如同免费的保姆,儿女要学会感恩,尊重老人,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分工明确,育儿的道路上,一起努力呀!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