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今的影视剧,确实很难令观众们满意。

无论是各大卫视黄金档的热剧,还是互联网上的高成本网剧。

台词到制作再到演员的演技,都令观众连连摇头叹气。

如此的粗制滥造,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敬畏心与责任感。



要说原因归根到底还是面对利欲的驱使,制造出一些文化快餐。

好在这一现象已经得到了一些相关部门的重视。

而以下这五部烂剧就连央视都看不下去点名批评了,有的甚至还没播完就被直接禁播。

油腻的《东八区的先生们》

《东八区的先生们》主创阵容可谓不豪华,像人气演员张翰直接提升了这部剧的关注度。

但这部剧可真是让张翰栽了个大跟头。



原本大家都盼着这部剧能给观众带来惊喜,谁知道一播出就成了惊喜。

《东八区的先生们》这部剧集以现代都市为背景。

但剧中的情节常常脱离现实,给人以一种不切实际的悬浮感。



比如,剧中出现了一幕英雄救美的桥段。

男主角竟然以拉扯女主角内衣带的方式进行救援。

这种荒谬的手法让观众感到既尴尬又好笑,行业内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骂声一片。



这剧硬把老掉牙的桥段打包当剧情,拿荤段子当家常菜招揽观众。

观众们看不惯男女主角动不动就摔进对方怀里啃嘴巴的烂俗设计。

弹幕里飘满"编剧是不是只会复制粘贴二十年前偶像剧"的嘲讽。

更糟的是,央视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点名批评。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央视一发声,剧组那边马上就坐不住了。

制作方想必也是捏了一把冷汗,赶紧把剧给下架了。

这部剧也给其他演员提了个醒,挑本子可得擦亮眼睛。



要不然像张翰这样,好不容易等来个主演机会。

结果却变成了演艺生涯的一个污点,那就得不偿失了。

雷人的《抗日奇侠

《抗日奇侠》可以说是抗战题材剧中最具争议的一部。

部剧把抗战英雄塑造得跟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样,搞得观众直呼离谱。

剧中那些抗日英雄愣是能在战场上玩起了轻功,上房揭瓦都不在话下。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那段“手撕鬼子”的情节,更是侧面让这部剧成为了经典。



这部剧不光是挑战观众的想象力那么简单。

它对历史的歪曲已经到了令人不能接受的地步。

这种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很快就引来了广电总局的严厉批评。

总局直接指出这种创作方式根本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民族精神的亵渎。



这一批评可不是耍嘴皮子,而是给整个影视圈都敲响了警钟。

拍历史题材可不能为了博眼球就胡编乱造。

得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子弹会拐弯的《神枪》

《神枪》最为著名的桥段就是子弹拐弯了。

射手轻轻抖动手腕就能让子弹在空中画弧线,这种设定简直比武侠片还离谱。



配上平淡无奇的台词和充满开挂色彩的剧情。

整部剧充斥着一种为了特效而特效的浮夸感。

当然这部剧最终难逃观众的口诛笔伐。



面对如此“离谱”的内容,观众们纷纷在社交平台发声。

有人说这是在挑战观众智商,也有人感叹这是对专业题材的不尊重。

这些声音折射出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望,也暴露出某些创作者对观众审美的误判。

荒诞的《雷霆战将》

《雷霆战将》上映后迎来一波尖锐批评,原因就在于它对抗战历史的不走心呈现。

这部号称反映抗日战争的剧集,却让人感觉像是在看一场穿着军装的偶像秀。

剧中那些演员的造型军装不但崭新得发亮。



颜色还鲜艳得像是刚从时装店取来的,女演员们的装扮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精致的妆容配上时尚的服饰,没有半点战火纷飞的苦难痕迹。

这些造型与其说是在演绎抗战英雄,不如说是在走秀。



武器装备这块儿更是离谱,历史书上明明写着那时候我军连步枪都不够用。

可剧中的士兵个个都配着轻机枪,仿佛是在拍现代特种兵题材。

男演员们的发型就更有意思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抹得油光发亮。

活脱脱就是从美发店走出来的型男,根本不像是在打仗。



这部剧的问题显而易见,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

直接发文痛批这种把抗战剧拍成偶像剧的做法。

各大视频平台也迅速反应,五天之内就把剧给下架了。

这种秒撤的处理速度,足见市场和观众对这部剧的不满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失真的《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这部剧的播出可谓一波三折。

剧组大手笔请来罗晋、王丽坤、邓伦这样的实力派演员。



本想打造一部现象级神话剧。可谁料事与愿违。

剧中对于几十年前的经典之作没有丝毫的继承。

反而在一些情节上犯了违背历史的硬伤。



甚至有些情节都让观众感觉到降智。

这种明显的粗制滥造没有让观众感觉到一丝的诚意。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编剧居然给杨戬和妲己加了一段神仙爱情。



这么改编,不但没让剧情出彩,反而弄巧成拙。

把市场对于该剧的最后一丝容忍度也消磨殆尽了。

影视创作需要敬畏之心

当把影视创作当成挣钱的工具,那么这条路就越走越偏了。

这种文化市场的糟粕不仅扰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秩序,更会坑害一代人。



不过,它们的争议或许能给业内带来一些启示。

观众需要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经得起推敲的故事和富有质感的表达。

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些贴近生活、尊重常理的作品。



而不是靠哗众取宠的特效和脱离实际的情节去博眼球。

对于那些作品的坚决抵制,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