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整洁的道路,粉刷一新的房屋……走进滨城区秦皇台乡站东新村,家家户户门前放着一绿一黑两个小垃圾桶。

“绿色是可回收垃圾,黑色是其他垃圾。”72岁的村民王洪希是王门村的保洁员,每天一大早他就会开着装着两个垃圾桶的保洁电动车,挨家挨户的上门收集村民家中的生活垃圾。村口的垃圾收集点,就是王洪希巡村一圈后的终点。

“以前村里都是固定垃圾桶,全村街道两边摆放有80多个垃圾桶,每到夏天,苍蝇蚊虫漫天飞,谁路过都得捏着鼻子,特别是住在附近的村民颇有怨言。有时垃圾桶满了,村民就顺手把垃圾乱扔。”说起以前村里的样貌,王洪希很是无奈。



“大桶并点、小桶入户、上门收集、集中转运”……2024年11月,秦皇台乡站东新村作为全区“撤桶并点”运行模式唯一试点单位进入实践探索阶段。

为确保试点成效,秦皇台乡组织相关职能站所和村干部围绕垃圾分类亭选址、建设布置等多次进行会商讨论,并积极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多措并举提升垃圾分类精准度。

第一个“吃螃蟹”的站东新村,辖区5个自然村的垃圾中转站只用了10天就建起来了,一周之内家家户户门口就摆上了“小绿桶”。

为方便村民能更好地了解适应这项新举措,站东新村组织保洁员、村干部、公益岗、志愿者入户宣传,讲解垃圾收集转运流程,指导村民分类投放垃圾。



每天上午七点半和下午一点半是王洪希挨家挨户收集垃圾的时间,除此之外,他还是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指导员。有村民们忘记分类存放的,他就立刻提醒并向村民讲解。

“原来每个街口都要放置垃圾桶,现在集中存放,垃圾桶数量减少了50%。”据秦皇台乡环卫办副主任范延涛介绍。“每户家门口就有垃圾桶,村民推开家门就能扔垃圾。现在村里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减少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

说起撤桶并点的“好处”,滨州景致环卫环卫有限公司秦皇台项目部经理王洪新更是深有感触,“‘撤桶并点’后,中转站清运车辆不再围着村到处收集垃圾了,在集中收集点就可完成清运,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清运效率。村里保洁员有更多的时间对村内环境卫生保洁,确保了村内时时、处处干净整洁。”



与沿袭多年的传统收运机制不同,撤桶并点清运模式正改变着保洁员和环卫的工作方式,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此外,秦皇台乡还制定了常态化管理办法,要求保洁员加强对收集点垃圾桶的清洁和维护,保持垃圾桶的清洁和周边卫生整洁。

“本来以为撤桶后倒垃圾会很麻烦,现在每天都定时上门收走垃圾,还是非常便利的。”如今,试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时,秦皇台乡相关职能部门不断优化工作细节、摸索经验、掌握技巧,为推广撤桶并点工作提供有效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健全‘撤桶并点+上门收集’的垃圾收运模式,强化垃圾分类宣传与引导,不断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让村民逐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努力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秦皇台乡人武部部长丛新泽说。

记者 齐国利 通讯员 张志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