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航运网站TradeWinds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司令阿里礼萨·坦格西里(Alireza Tangsiri)明确表示:“我们有能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暂时不会这样做。”,这无疑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关于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的回应。
全球每日约2100万桶原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其畅通与否直接牵动国际油价与全球经济神经。对美国而言,控制这一水道是巩固其能源霸权的重要抓手;对伊朗而言,它既是经济命脉(石油收入占其GDP的15%),也是反制美国制裁的核心武器。
对伊朗而言,控制霍尔木兹海峡是反制美国制裁的核心武器
2025年2月6日,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响应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对十几个被指控协助向中国运送数百万桶伊朗石油的实体实施了制裁。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就包括1月底刚从中国大连长兴油码头装载六年来一直滞留在中国存储的部分伊朗原油的“CH Billion”号阿芙拉型油轮,和"Star Forest号超大型油轮(VLCC)。然而,伊朗并未屈服。坦格西里说:“我们已与美国对抗46年,制裁无法击垮穆斯林国家。”他援引加沙抵抗以色列的案例,强调伊朗的韧性:“一个手无寸铁的群体尚能坚持15个月,何况我们这样的大国?”
伊朗的军事能力是其强硬表态的底气。2025年1月,伊朗革命卫队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大规模军演,展示了新型反舰导弹、智能水雷及无人机等装备。演习中,导弹精准度达到“1米误差以内”,电子战能力的提升更凸显其技术突破。然而,伊朗始终未将封锁海峡作为首选。坦格西里明确表示,关闭海峡的决策需由德黑兰高层定夺,海军仅执行命令。
伊朗这一克制表态的背后是多重考量:霍尔木兹海峡关乎中、印、日等能源进口大国的利益,伊朗若单方面行动,可能招致多国联合反制。而且全面封锁将导致全球油价飙升,但伊朗自身石油出口亦会被切断。19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曾试图封锁海峡,却遭美军“祈祷螳螂行动”重创,一日内损失过半海军力量。
伊朗的克制是基于现实的战略选择,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一张“核弹级”底牌,一旦打出,必将引发美伊直接军事对抗等连锁反应,因此,伊朗选择以“能力展示”替代“实际行动”,既保留反制手段,又为外交斡旋留出空间。正如坦格西里所言:“我们的演习传递和平与友谊,但也明确警告侵略者——伊朗已做好长期战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