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果在过去几千年没有被广泛种植一定有它自身的原因。

很多人在超市里买到一种名为【红果参】的新型水果后,才悟到了这个道理。

吃肉夹馍都讲究小红书出片率的年头,即使你对新奇水果丝毫不感兴趣,也会在看到这个仿佛来自外星的丑类水果时忍不住驻足端详:形似蓝莓但长着八条腿,腿上还带密密麻麻的小触须,远看以为蜘蛛成精。


图源:小红书@想煎皮卡丘

丑不是原罪,但问题是红果参连味道也难吃到让人退避三舍。云南人很不好意思地站出来认领这个“怪水果”,“小时候在山上放猪没东西吃的时候才会吃的野果。”

如果说阳光玫瑰和花香蓝莓的引入迎合了人们对水果甜和美味的无节制追求,红果参这个没见过又难吃的野果,为啥一夜之间占领了大街小巷的水果店?


很少有水果会被人用【奇异诡谲】形容。

乍看像蓝莓长腿,剥开来血红透紫,果肉外还裹着一层密密麻麻的黄色小籽,你说它是蜘蛛都得有人好奇地问你蜘蛛卵吃起来什么味道。

纵使中国人对小众食材的包容度奇高,在看到这个难以形容的水果时也会犹豫三分,毕竟从内到外,你甚至找不到一种人类熟知的近亲可以作为参考。


图源:小红书@安黛

“蓝莓同时出轨了南瓜和山竹?”

丑的水果让人毫无欲望,但如果你说它丑得出奇、丑出了特色,那有人一定会跃跃欲试,“高低得买回来尝尝”。

新奇水果流行起来,通常得有个从地方到全国、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但红果参却是“你还没听说它就已经全面上线”的特例。

在车厘子正闹出轰轰烈烈的泡药、造假丑闻的1月,红果参低调地上线了百果园等等连锁水果店,以及京东、小象等等生鲜平台。拼多多“产地直销”的水果商们也从卖榴莲、卖蓝莓,转头吆喝起了这个“果中人参”。就连我家楼下3平米的私营水果铺,也把红果参摆在了收银台旁边,和高贵的蓝莓享受同等待遇。

普及速度之快让人怀疑这个水果下一步就要入选喜茶们的2025夏季产品创新方案。


图源:小红书@wtwtwt

好奇心作祟的消费者选择相信水果商们的市场嗅觉,“既然是新品种,又那么丑,一定是味道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结果味道和外表一样出人意料。红果参这种水果,无论水果商怎么辩解“甜度能达到17”,它都和好吃扯不上一丝关系:口味清新中带着一丝香蕉皮的干涩,又有一丝“无花果粘液”的酸。既不多汁也不软糯,“一股泥巴混着树叶的味道”,“喜欢剪草坪的人可以自己尝尝”。百果园官方描述则稍微委婉了一些,“沙沙脆脆,森林的味道”。

吃过红果参,你才知道原来“森林”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食物。听起来挺有机的。

还有人形容红果参的味道是“浓郁的复合型花香”。看来看去,好像没有一种形容用的是人能吃的东西。“在可食用性上,红果参颠覆了我对水果的认知。”

但你不能说它诈骗,人家长得本来也不是好吃的样子。

富有野外经验的云南人表示,要是野外遇到这种果子,吃完一个都不会想采第二个。不想采的原因,除了难吃,它还危险。

吃红果参是一场赌博。轻者拉肚子,“一早上来来回回上了五遍厕所”,重者则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社交媒体上不乏有人分享自己“吃完红果参过敏进医院”的经历。有人说自己的妹妹吃完红果参没两分钟,“喉咙发干,眼睛痒,脸开始红。送去镇医院后出现呼吸困难,半个小时症状还没缓解,血压低,浑身发冷。指甲都乌了。脸,嘴,眼皮肿得不像样。”


图源:小红书@一一

虽然“水果过敏”并不新鲜,但“新水果”还没推广开来就已经大范围引起过敏的还是头一次。吓得刚买完红果参的人拍照求助,“不敢吃,在线等”。

野果面前,人的好奇心和消化系统,总有一个要受挫。

据《科普中国》介绍,红果参是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大型草本植物,学名轮种草,最早是山间野果,在云南等地常见。红果参上的“蜘蛛腿”其实是花萼的残留,和常吃的蓝莓、石榴的“肚脐”是一个性质。


红果参被驯化成“水果”也是近五年的事。不怪很多人肠胃排异,人家祖上就没有被人类大规模食用过。

把野生植物变成作物,基本的步骤基本就是去毒、易栽培收获、高产、储藏、可口。其中,“去毒”是首要目标。红果参原本是一种野生浆果,直到2016年,才被野外考察科研人员在当地山中进行植物样本采集时无意中发现,进行人工引种驯化。2020年,云南马关县首次种植。野生的红果参味酸且个头较小,现在我们吃到的红果参是野生红果参改良后的第三代。

“能在正规超市和电商平台上架的水果,肯定是能吃的。”《科普中国》表示。


一句“能吃”,我嗅到了一丝猫腻。但这个千百年来被排除在食谱之外的水果没有被无所不吃的人类盯上,一定有它的原因。如今被果商捧成“超级水果”,“好吃”是最不重要的。

一个“花青素新星”正冉冉升起。


图源:小红书@sarah的果园

商家信誓旦旦地告诉你,“红果参果肉中含有大量黄酮及原花青素等生理活性成分,其维生素C含量高达317mg/100g,约苹果的79倍;其花青素含量更是高达205mg/100g。”

曾经的“花青素王者”蓝莓被拿来做了绝佳的拉踩对象,“花青素含量是蓝莓的三倍”。目标受众也很明确,“抗氧抗老化,超适合女孩子的水果”、“女神都在吃的美白水果”。

相应的,红果参的社交媒体推荐吃法里,要么放进希腊酸奶里做成酸奶碗,要么榨成果茶,或者做成漂亮的Gelato。


图源:小红书@juoo gelato

每一次水果热潮里都藏着女性被瞄准的一生:两年前炒到100一斤的蓝莓也是“女生必吃”,现在连拉肚子的野果都得先想方设法卖给你。

真要细究花青素,红果参毫无优势:所谓的含量不过是个大概的阈值,即使按照200mg来看,红果参在常见紫色水果里也只是小弟水平。每100克黑枸杞的花青素含量在3264~7286毫克之间,紫薯的含量也有519毫克。就连常见的紫葡萄也能达到700多毫克/100克。

“至于各种宣传材料中提到的多糖、黄酮、维生素等等,也都是中规中矩,不差,但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完全可以通过摄入其它水果来获得。”

“也就是说,不用特意为了营养去吃它。”《科普中国》下结论道。

花青素带给红果参的唯一价值是给了它卖出20多元一盒的底气。


红果参和蓝莓一样按盒卖,一盒125克,一斤红果参一度卖到了将近80元,直逼前两年蓝莓大果的价格。去年蓝莓产量增加、价格跌落神坛后,红果参靠着没什么人见过的优势,在“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里捞到了一桶高端水果的金。

但“新王”的降价来得比想象中要快得多。也许是受到太多负面评价的影响,1月还普遍卖到20元左右的红果参,在这个月就已经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9块9两盒”的“清仓价”。

小红书上卖红果参的齐齐开始大甩卖,“太多了卖不完了,给个邮费就发”,字里行间透着仓皇和紧张。


从“蓝莓贵替”到“蓝莓平替”,红果参只用了一个月

但这个新水果刚进入市场时是被寄托了“全村厚望”的。

红果参最初作为一种新奇特水果由百果园挖掘,2022年底首次在百果园上市。百果园把它作为自己的“招牌稀有果品”在全国力推。2024年,云南马关县红果参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果参种植基地,云南文山州政府则把红果参定义为云南地域特色的宝藏浆果。


“别着急,可能科学家还要再培育一阵子就好吃了。”


红果参最初是靠“中国原产浆果”的title走红互联网的。

小众浆果们近两年用罕见的难吃、动辄百来元一斤的高价,和被吹捧成“神药”的疗效,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浆果热潮,而红果参不过是靠着新近栽培和过于诡异的长相出圈的那一个。

蓝莓曾经是国内网红浆果热的鼻祖,但今天超级水果的选择早就已经不局限于蓝莓。山姆的“巴西莓粉”前阵子被抢到断货,但口味劝退了一众被“神奇美白疗效”吸引来的消费者,“越贵的越难喝”,于是网友们绞尽脑汁给它配上苹果醋、茉莉花茶,做成拿铁、奶茶,只是为了“得以下咽”。


图源:小红书@盐湖周

包括红果参在内,浆果的超级水果身份让,它们作为“水果中的奢侈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追捧。

超级水果的概念起源于2004年的美国,原本是指含营养和抗氧化剂的水果,但到了今天,“超级水果”更像是一个贵水果们的必备标签:不代表水果本身多特别,但价格一定够得上“超级”。

巴西莓曾经被称为“奇迹水果”。

出售这种浆果的公司在它的概念公告包装上强调亚马逊热带雨林、自然、纯净的元素,让人相信它有“雨林般的疗愈作用”,将巴西莓做成药片、保健饮品的厂商则强调它能补充能量、帮助减重、养颜美容、治愈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是营销战胜了科学的结果”,营养学家乔尼·鲍登说。在铺天盖地的营销下,一瓶巴西莓果汁可以卖出40美元的高价。


图源:小红书@撒拉小姐的慢生活

甚至石榴也获得过超级水果的名誉称号,“科学研究证明石榴含有抗氧化剂,还能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但后来被发现这些研究的资助者事实上是石榴水果的产品加工商石榴红(Pom wonderful)公司。他们把自己的石榴补品取名为“Pomx”,用x暗示和“药方”之间的关联,但事实上从来没有被临床使用过。2010年,这件公司收到了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警告。


曾经的巴西莓如今套在红果参上一样适用。

这个难吃的浆果满足成为超级水果的一切条件。《成功超级水果战略》一书中,美国食品行业分析专家朱利安·梅乐廷和卡尔·克劳福德认为超级水果是一种刻意被制造出来的概念,他们把“超级水果”的六大要素归结为:感官诱人,新奇,方便,供应量可控,有潜在健康益处,全方位的市场营销。


红果参的难吃有了专业背书:超级水果必备六个要素,没有一个关于“好吃”。

“超级水果更多是资本营销的产物,与其说人们在享受水果本身的美味,不如说它勾起的是人们对购买一种身份标签的欲望。”财经媒体“真故研究所”的分析指出。

作为奢侈品水果,另一个要素是得足够小众,而浆果恰好也满足这个条件:市场认知度低,国内消费者对浆果仍然很陌生。

如今浆果的热门消费国家依然集中在欧美,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浆果全靠进口。很多消费者的认知里浆果也都是“外国货”。

世界最大的浆果生产商之一怡颗莓曾想在中国推广树莓和黑莓,和营养学专家顾中一合作希望能够让消费者知道更多树莓对身体的益处以及它在抗氧化各方面的优势,但并不成功。“目前没有一家很成功的公司能够在中国推广和售卖树莓和黑莓。”怡颗莓全球副总裁田仁杰说。


但中国浆果消费潜力巨大。数据显示,中国的浆果消费一直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浆果消费市场预计将达到88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9.8%。

于是想把浆果卖进国内市场的,除了国际巨头水果商,也不乏国内种植者。

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浆果的确是门暴利的生意,除了鲜果价格高昂,附加产品种类也更多样,上下游产业链比一般水果更长,获利的想象空间更大。

比如蓝莓,除了一盒能卖出二三十的蓝莓鲜果,蓝莓果干、果酒以及各类零食补品都有巨大的市场。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所长、果树学教授李亚东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是中国蓝莓种植的“暴利时代”。浆果的生长周期短,因此回本也更快,蓝莓栽植后,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进入盛果期。以云南产区为例,蓝莓种植进入第二年即可迎来丰产期,最高亩产值预计可达15万元,扣除成本,每亩净收入8万元左右。


2010年左右国内开始大力发展浆果种植,“国产浆果”变成了一门热门生意。原先产自美洲的蔓越莓在2010年被引入黑龙江种植。“亚洲最大蔓越莓产地在黑龙江”一度成了热搜词条,消费者在脑海里很难把洋气的浆果的土土的东北大地联系起来。

虽然黑龙江蔓越莓起步晚,但产量却非常高。数据显示,2017年黑龙江抚远的蔓越莓产量就接近百吨。


“黑龙江人保密意识真好,长这么大才知道蔓越莓不是进口水果”。

蓝莓的国产种植面积扩大也让这种水果的价格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怡颗莓开始在中国云南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合作种植浆果,并于2016年正式在中国开始销售。到2023年,国内蓝莓总产量达到了34.72万吨,鲜果上市量位居全球第二。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浆果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蓝莓是我国继草莓之后的第二大浆果,预计到2026年我国蓝莓产量将达到90万吨左右,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蓝莓生产国家。

别忘了,超级水果的一个条件是,“供应量可控”

今年夏季,曾经200一斤的蓝莓甚至最低跌到了8元一斤,超市里随处可见9块9一盒的“捡漏价”。于是蓝莓之后,“国产超级水果”们亟需找到新的刺激点——于是本土浆果红果参应运而出。


“水果高端化的轨迹雷同:海外品种的引入、品牌化的包装,本土种植产量增加,价格回落走入寻常百姓家。”36氪在分析中写道。

但当吃浆果的人告诉你浆果确实是一种好水果,你会发现“超级水果”作为卖点可能还抵不上一个“好剥皮”


图源:小红书@赛博流放

“喜欢浆果的四大理由:不用剥皮很方便;酸甜搭配可作为永动机;葡萄虽然有皮,但很容易脱出,脱口而出的快感近似于嗑瓜子;特殊香气,给人一种包含优质维生素的感觉。”

编辑|橘总

作者|肘子
设计|胖兔

封面图源|小红书@香煎皮卡丘

参考资料:

01、科普中国,《这种突然走红,长得像蜘蛛的神奇水果,到底是什么?好吃吗?》,2024.02

02、环球时报,《中国蓝莓“疯狂扩张时代”还将持续多久?》,2024.02

03、真故研究所,《中产的下一个抠门对象:超级水果》,2024.05

04、36氪,《卖出“海鲜价”,国产蓝莓也疯狂》,2024.0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