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宁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何为英雄?——风樯动,龟蛇静。”1月28日,2025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上百位“平民英雄”诗歌对答。
黄鹤楼前勋章闪耀,绶带飘逸的人群中有个戴着厚镜片,身着中山装的稚嫩身影站在第二排的“C”位。这个寒风中声音坚定,直播里毫不怯场的年轻人叫曹博,是画面中唯一的00后代表。
2024年9月,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曹博正是凭借远超同龄人的沉着冷静,这位曾经的职校生摘得电子技术项目金牌,“逆袭”成为世界冠军。
沉着冷静摘金牌
1月10日,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23岁的青年教师曹博收到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记大功”证书。领完证书后,他马不停蹄赶回实验室为学生解答技术难题,直至黄昏才离开。
路过武汉体育馆附近时,广告牌上展示的“郑钦文记大功”事迹简介让曹博驻足,回味起那份荣誉的重量。
按照2018年中组部、人社部印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可以给予嘉奖、记功、记大功等奖励。其中,对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作出杰出贡献,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记大功。
半年前,身披国旗站在世界领奖台上的荣誉感似乎一下回来了,晚间广告牌的霓虹灯将他的思绪拉回自己的过去。
曹博也并非一战成名的“天才少年”,他的竞赛之路坎坷跌宕。在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学习期间,他参加了几次省、市级比赛,成绩并不理想。难得的是他一直打不垮,越挫越勇。
2020年,18岁的曹博终于闯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赛,获得第4名的成绩。然而在次年的国家集训队选拔赛上,因失误惨遭淘汰。“难过、懊悔、自我怀疑,各种情绪在脑海中交织。教练周仕林问他训练情况时,他只用了三个字回复:“凉凉了”。
在教练周仕林的鼓励下,做足准备的曹博在接下来的冲刺中以总分第1名的成绩闯入国家集训队。正是看好曹博这种潜质和实力,在当时正上高职二年级下学期实习期间,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再次向他张开怀抱,请他回校带竞赛学生。2024年,他以该校老师身份参加选拔赛,拿到世界技能大赛入场券。
2024年9月,巴黎奥运会的人潮还未散尽,400公里外的法国里昂点燃了另一簇圣火——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此鸣锣开赛。这项被誉为“技能界奥林匹克”的赛事,每两年汇聚全球顶尖工匠同台竞技。中国代表团奖牌数连续四届攀升的背景下,曹博的夺冠再创历史,让湖北籍选手首次在世界技能金牌榜留下姓名。
电子技术项目的角逐,要求选手在17小时内限时完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编程及智能设备调试三大环节。备赛一年信心满满的曹博没想到首轮就遭遇了“滑铁卢”。倒计时结束,压控振荡器设计曹博没能完成。
“完了!”这是曹博第三次将英文手册翻至末页却仍然毫无头绪时,脑海蹦出的第一个念头,曾经练习过的参数,在天文符号般的英文字母中遁形无踪。
“保持冷静,这不算失败,只是后续环节必须零失误。”曹博在赛程中不断告诫自己。他迅速调整心态,凭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操作高分拿下编程与电子指南针设计两项比赛,最终以727分的成绩在18名选手中排名第一。
曹博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上领奖台时,他一直能听到自己心脏“砰砰”的跳动声,手心的汗浸湿了国旗。但面对镜头,这个小伙子展示在全世界面前的是声音沉着,目光坚定。也正是这份“沉得住气”的性格让22岁的他在竞赛中崭露头角,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兴趣即潜能,努力是途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里昂夺冠之后,一提起曹博,这句朴实的谚语总是紧随其后。站在领奖台上的他用行动证明,任何一个行业的荣誉感都是靠努力和汗水拼来的。但从无名小卒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日子里,曹博从未停止奔跑。
“小时候他就是个拆家能手。但每次还都能修好,让人没法批评他。”曹博的母亲回忆:“有次家里电视坏了,我们本想送去维修,没想到曹博放学回来,鼓捣了一会儿,就给修好了。”在家人的记忆里,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曹博对电子器械的制作和设计的天赋很早就显现出来。
2017年,15岁的曹博拿着自己组装的电池测评仪器,在中考分流的十字路口,和家人商议想要报考中职学校。
其实,曹博的中考分数过了普高线,要去读中职,这事让母亲内心充满了不解。与母亲的谈心中,曹博分析了成绩的劣势和长处所在。“他从小就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很少意气用事,一直都有自己的目标。”曹博的母亲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在家里垒起五层高的工具箱,想起他房间里满满当当的“实验品”,母亲最终点头,决定相信孩子的选择。最终,曹博以班级最高分考入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曹博期待着自己能“学到本领,练就本事”。
兴趣即潜能,努力是途径。入校后,曹博教室实验室两点一线,许多问题在老师第一次讲解时就已理解透彻,还能举一反三,用实践成果来论证。加入集训队后,上午学理论,下午练技能,晚上翻开笔记本总结经验,除吃饭睡觉之外,曹博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给了专业学习。“每学到一个新知识,练习一个新技巧,都激动得睡不着。”
如今,同龄人还在考公考编的“岸边”徘徊,在升学和工作的纠结中迷茫时,23岁的曹博拿金牌、记大功、获百万奖金,成了有正式编制的教师。
“简直不可思议”,许久没联系的初中同学发来信息祝贺,羡慕他如此年轻就成了“人生赢家”。
面对荣誉和成就,曹博深知不能沉溺其中。“成为竞赛教练不是终点,是新起点,专注教学,钻研技能才是我面前最重要的事。”
今年寒假,曹博从选手转为教练,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学生恶补英语,让学生少踩一个坑。与曾经的恩师,现在的同事周仕林一样,他一边准备通识课程,提升教学能力;一边将自己参赛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普高——大学视为唯一成才路径,中职教育常被贬为‘次等选择’。曹博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基于兴趣与特长主动选择中职教育,是因为他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与突破陈规的勇气。”周仕林认为,对于这样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中职教育提供的专业技能平台,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持续精进技术,并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激发其对职业的热爱。
“大家在不同赛道,都可以收获精彩的人生,而出彩靠的是劳动和创造。人生处处是机会,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曾这样评述,“我们要为技能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技能人才涌现。”
本报武汉2月11日电
曹博在训练中。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供图
曹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摄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曹博摘得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供图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记大功”证书。(供图: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