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迪拜2月10日电 (记者管克江)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23年,收藏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喀西特、迦勒底、帕提亚、塞琉古、萨珊以至阿拉伯帝国等各个时期的珍贵历史文物。伊拉克战争期间,博物馆遭到巨大破坏,数万件文物被盗。2022年,博物馆在关闭三年后重新开放。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外景。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近年来,伊拉克加大文物追讨力度,过去三年从各方追回了2.4万件文物。其中力度最大的行动是在2021年,共追回了近1.8万件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包括有3500年历史的吉尔伽美什石碑。吉尔伽美什石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记述之一,用楔形文字讲述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苏美尔时代一位名叫吉尔伽美什的国王的故事。


工作人员在修复巴比伦城伊施塔尔门城墙上的狮子。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文物修复也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当前的工作重点。日前,人民网记者探访了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和维护实验室。这是伊拉克唯一一家文物修复实验室,共有20多位工作人员。实验室助理主任阿里·加尼姆说:“文物修复和保护是一项精细的工作,我们要确保文物处于最佳状态,把文化和历史传承下去。”


一名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修复工作。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由于伊拉克历经战乱和动荡,实验室缺乏资金和现代设备,修复文物仍采用最原始的手段。阿里·加尼姆说,实验室仅有一个普通显微镜、一台烘干机和一台通风设备。“我们需要专业设备对文物进行化学和物理分析,这样才能选择最佳修复材料。”尽管如此,实验室每年完成了上千件文物的修复工作。


工作人员在研讨文物修复方案。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阿里·加尼姆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在文物修复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经验。近年来,伊方向中国派遣了多批文物修复人员,参加培训交流,收获颇丰。“感谢中方对伊拉克文物保护的支持和帮助。”


一名观众在观看苏美尔时代的梭万土丘雕像。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