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防大学的三尺讲台,到面对千千万万人的电视荧幕,金一南,这位中国军事战略界的“思想侠客”,用刀锋般的目光剖开历史的迷雾,将往事娓娓道来。

1952年,战争的硝烟行将散尽,新中国正在摸索中向前。这一年,金一南出生了,他是这个大家庭的第五个孩子。



金一南的父亲,是开国少将金如柏。他的一生,正像他的名字一般,如松柏一样坚韧挺拔。他经历过枪林弹雨,也走过漫漫长征路。

长征途中,金如柏所在的队伍承担着掩护的任务。有一次,执行完任务后,筋疲力竭的金如柏昏倒在路边,幸亏同行的战友发现并喊醒了他,他对战友说:“你放心,我不会掉队的,死也要死在红军的队伍里。”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坚定信念,金如柏和一个又一个的红军战士走完了长征。新中国成立后,金如柏曾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金一南的母亲郑织文,也是一位无产阶级战士。郑织文出生于书香门第,十二岁的她在中学时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



1939年,郑织文带着心中的向往奔赴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女子队学习,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她也一直工作在军政部门。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金一南自小就接受着革命思想的熏陶。

1972年,刚满二十岁的金一南参军入伍,成为了北京军区某通讯团的一名普通战士。在这里,他学习成为一名战士,也学习成为一名技术员。

1984年,金一南被调往解放军政治学院工作。三年后,他又被调往国防大学,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借助着工作的便利,他大量阅览军事书籍,逐渐成长为一名军事历史专家。



凭借着在图书馆里积累的丰厚知识,凭借着从军数十载的鲜活经验,凭借着父母长辈红色血脉的浸染,金一南成为一名军事专家。

2004年起,金一南开始在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工作。《苦难辉煌》是金一南先生历时十五年的巨作,以宏大的战略思维、敏锐的战争视角、鲜活的描写手法再现了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艰苦奋斗。

为了写这本书,金一南呕心沥血,他研读了五百多本书籍,整理了三百多万字的笔记,梳理了长达三十年的大事年表,为了描述准确,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写中国,但不限于中国。他将共产党的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用全新的视角呈现这段恢宏的历史,和历史中卓尔不群的人物。



他的讲课也饶有趣味。他能将晦涩的地缘政治变成武侠大片。台海风云、中美博弈,他的演讲像出鞘的唐刀,既有历史深处的寒光,又闪烁着未来战场的电子脉冲。

他是一位知识分子,带着传道授业的使命;他是一名军人,带着热血救国的精神。

2008年,金一南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用自己的学识和胸怀,登上了和父亲一样的高度。

时至今日,金一南依然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他进行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他在荧幕上侃侃而谈,向公众讲解“破局时代的战略密钥”;他走进学校,向小朋友们讲解国防知识;他著书立说,用思想堆积人生的高度。



他说:我们一定要使自己的平淡人生发出光彩。或许,在无数个埋头故纸堆里的夜晚,金一南都是这样激励自己的。

参考文献 赵怀志:《“要革命,不能顾家”的金如柏》,《学习时报》2021年11月8日第6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