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天气是不是特别让人摸不着头脑?
前几天还暖洋洋的,穿个单衣都觉得热,
可今天出门,冷风一吹,又得赶紧把厚外套套上。
这忽冷忽热的,其实就是倒春寒在 “搞鬼”。
倒春寒可不是小事,它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威胁到身体健康。
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倒春寒,顺便讲讲怎么正确 “春捂”。
倒春寒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可不小。
天气刚暖和起来,大家身体的抗寒能力和免疫力都有所下降,
这时候冷空气突然来袭,很多人就受不了了。
老人的身体调节能力差,倒春寒一来,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跟着增加。
女性的膝关节比较敏感,被冷空气一刺激,就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的症状。
而且,气温骤降还会让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
细菌、病毒就容易乘虚而入,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也更容易找上门。
那倒春寒是怎么形成的呢?
春季是从冬季到夏季的过渡时期,
北方的冷空气还时不时南下,和南方的暖湿空气相遇,
就形成了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
一般来说,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面对倒春寒,“春捂” 是个很好的应对方法。
大家都听说过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这句话吧,“春捂” 真的很有道理。
春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往外走,毛孔也慢慢张开,
这时候要是过早脱掉厚衣服,一旦冷空气来袭,身体就很难适应,容易生病。
“春捂” 能帮助我们调节体温,抵御风寒,还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不过,“春捂” 也是有讲究的。
捂的部位要注意。肚脐的神阙穴很重要,
温暖这个地方可以鼓舞脾胃阳气,肠胃不好、容易腹泻的人,一定要注意肚脐保暖。
还有脚,俗话说 “寒从足下起”,不管什么时候,足部保暖都很重要。
后腰是肾的所在,胃肠道不好和肾阳虚的人,别着急穿低腰裤。
饮食上也有 “春捂” 的讲究。
春天适合吃一些能让阳气升发的食物,像小麦、红枣、豆豉、韭菜、葱、香菜等。
生冷的食物要少吃,早春可以喝一些性质温和的红茶和黑茶,这样能保护脾胃阳气。
哪些人更需要 “春捂” 呢?
关节疾病患者要保护好肩膀、膝盖、腰椎、颈椎等重要关节,别让风直接吹到。
冠心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寒冷会让血管收缩、痉挛,
增加心脏负担,前胸和后背要重点保暖。
女性朋友如果有痛经、手脚发凉的问题,或者体质偏寒、有脾胃虚寒的情况,
也要做好保暖,避免疾病发作。
除了 “春捂”,我们还可以做好日常防护。
每天出门前看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注意头部、脖子和脚部的保暖,出门可以戴帽子,晚上泡泡脚。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 7 - 8 小时,这样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 2 - 3 次,每次 20 - 30 分钟,
让空气保持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像散步、慢跑、瑜伽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倒春寒虽然讨厌,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应对方法,
就能减少它对我们的影响,舒舒服服地度过春天。
大家还有什么关于倒春寒或者 “春捂” 的问题,都可以随时问我哦!#质感创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