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山自小在綦江长大,儿时,街头巷尾的豌杂面摊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那软糯如沙的豌豆、酱香四溢的杂酱,搭配上筋道的面条,麻辣鲜香在舌尖绽放,成为他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美味。长大后,他决心将这份热爱化作事业,做出让所有人都难以忘怀的豌杂面。

1989年,为了打造独特的风味,李大山开启了漫长的钻研之旅。他遍访重庆当地的面食老师傅,虚心求教,从配料的选择到制作工艺的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就拿豌豆来说,为了达到入口即化的绝佳口感,他尝试了无数次,不断调整炖煮的火候与时间。杂酱更是选用当日新鲜的猪肉,手工细细剁碎,再加入精心调配的秘制香料,在锅里翻炒得滋滋作响,香气飘散在街头,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念当年老面馆”就此诞生。



时光匆匆,李大山的儿子李昊在面馆的香气中长大。从小,李昊就对父亲做面的手艺充满好奇,总是围在父亲身边,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李大山也有意将自己的手艺传承给儿子,从最基础的食材挑选,到复杂的调料配比、制作技巧,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李昊。李昊勤奋好学,用心钻研每一个细节,逐渐掌握了做面的精髓。



在主打重庆豌杂面的同时,李昊想到了成都的棍棍面。这种面条粗细均匀,口感爽滑劲道,与重庆豌杂面的豪迈风格相互映衬,能满足不同食客的味蕾。于是,他专程前往成都,深入大街小巷,向当地的师傅学习棍棍面的制作精髓。回来后,将两者巧妙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味觉体验;2018年,李昊带着“念当年老面馆”进军成都市场。初到成都,他们就凭借地道的重庆风味和独特的棍棍面搭配,迅速吸引了当地食客的目光。



经过多年的经营,“念当年老面馆”里的豌杂面成为了食客津津乐道的美食,门店也发展到了四十余家,故此李昊于2023年在原有的品牌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念当年豌杂面”品牌诞生了,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念当年豌杂面”的门店里常常座无虚席,食客们或是被那浓郁醇厚的豌杂面所征服,或是对爽滑劲道的棍棍面赞不绝口。



如今,“念当年豌杂面”在重庆和成都两座城市都收获了极高的赞誉。李昊在传承父亲手艺的同时,也不断创新,结合两座城市的饮食特色,推出新的口味。它不仅是一家面馆,更是一种情怀的寄托,连接着两座城市的饮食文化,让更多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暖与美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