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春,苗寨里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息。1月23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欢乐购大集上,一个忙碌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
他一会儿为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水井村的藕粉、莲子羹大声吆喝,一会儿在“村BA”中场休息时,向观众介绍当地的马官地戏表演:“这可是来自普定县的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名戴着眼镜、脸上总挂着笑容的80后,就是中航工业乡村振兴工作普定帮扶组办公室主任王泽勇。
像往常一样,他手中握着一个民情记录本,认真记录下顾客的反馈和产品的销售情况。王泽勇曾担任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十几本民情记录本里,记录了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水井村9年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迁,一字一行间,也写满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2016年4月,30岁的中航工业一线员工王泽勇主动请缨,来到水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水井村背靠朵贝山,墨香河穿村而过,窄口水库坐落于此,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沛,水源充足。王泽勇进村的第一天,荷塘里的荷花尚未绽放,但已显露出勃勃生机。
从飞机制造车间一线,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王泽勇面临全新挑战。他深知,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能一蹴而就,要像造飞机那样,脚踏实地去努力。接下来的3个月里,水井村的乡亲们总能看到他穿着一身“航空蓝”制服,拿着笔和记录本,奔波在山间小道。1070户人家,4080人,他一遍遍地走访,终于摸清了村里的情况,每天走两三万步是常事。
民情记录本上,难题一桩接一桩。患有轻微自闭症的周某贤让他格外牵挂。周某贤父亲早亡,母亲失踪,与八旬高龄的奶奶相依为命,16岁的他很少出门。
为帮助周某贤重建自信,王泽勇多次上门做工作,并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医生。终于,转机出现了。一次,当王泽勇问周某贤:“你想走出去吗?”他小声说:“我想要去读书。”
王泽勇为周某贤争取到免费就读安顺机械工业学校的机会,学校不仅免掉了学费,还提供各项补助。如今,成年的周某贤已能自食其力。
“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才是脱贫的根本。”王泽勇深有感触地在民情记录本中写道,“扶贫要长乡亲们的志气,我们水井村要‘杀’出一条产业转型的脱贫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养鸡养鸭与周边村落存在农副产品同质化倾向。村里长势喜人的莲藕吸引了他的目光,他认为这是水井村的独特优势。
2016年11月,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引进优质品种“花奇莲”,村两委带头流转200余亩土地种植莲藕。
2017年夏天,荷花盛开。为进一步提升水井村的知名度,村里举办首届“荷花节”。3米多高的荷花连成一片,场面极为壮观。同年7月28日,水井村举办的一场徒步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原本预计3000人参与,结果到场人数有7000多人。
王泽勇说,“荷花节”短短一个多月,吸引了4万余人前来旅游,带来25万元的经济收益,让村民们看到了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2017年,水井村实现贫困村出列。王泽勇又带着他的民情记录本,挨家挨户询问收入情况。“靠这种‘笨办法’,我能算清楚旅游业给乡亲们带来了多少实实在在的收益。”他说。
通过不断学习、调研,王泽勇在民情记录本上总结出水井村的一套致富经——“加工荷叶茶+举办荷花节+藕田套养+鲜藕销售+藕粉加工”的“五步法”,对莲藕进行全产业链开发。莲蓬可以出售,能加工成工艺品;莲秆枯萎后,荷田里养殖的泥鳅和黄鳝又到了收获季节,挖藕也能带来可观收入。
2021年6月,王泽勇水井村第一书记的任期已满。他记完了10多本民情记录本,将其中6本捐了出去。2021年,他的民情记录本在“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贵州脱贫攻坚成就展”上展出。同年,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2023年6月,王泽勇任职中航工业乡村振兴工作普定帮扶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中航工业机载、中航科创、规划院等50余家中航二三级单位对普定县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在他的带动下,更多驻村第一书记用上了民情记录本。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以来,在煤冲村、老甲村、大地村等地,第一书记服务团操着本土乡音,详细了解脱贫户的生活生产情况,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本上。
从王书记到王主任,王泽勇的民情记录本描绘出一幅“四季普定”的新画卷。通过举办春季非遗节、夏季荷花节、秋季露营节、冬季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将水井村的旅游模式推广至全县,让季节性的旅游节延伸到全年。
今年1月初,初冬的暖阳洒在水井村的荷塘上,村民们身着厚重的防水服,在泛黄的残荷间忙碌着。他们弯着腰,手持长柄铁锹,用力插入淤泥,再轻轻一撬,一根根洁白的莲藕被挖了出来。“今年的莲藕长得好,个头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一位村民说。
如今,水井村“荷花节”已举办8届,荷塘面积扩展到千亩。2022年,普定水井陌上荷塘旅游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7月,景区60个摊位月营业额达100万元,有效带动人员就业150余人。截至2024年年底,景区年旅游收入突破150万元,产业收益连续两年超过350万元。
截至2024年年底,“四季普定”带动县域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王泽勇表示,下一步普定县要做好招才引才工作,让青年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
“书记城里来,满身帮扶经。走村又串户,带来新门路。干得好不好,老少都知晓。要问亲不亲,胜似一家人……”水井村群众自编自唱的布依族山歌,是对王泽勇工作的最好诠释。
一本本民情记录本,既是他走村串户的“履职日志”,也是他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梁。一笔一画的书写,勾勒出普定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