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很牛,让其牢牢占据全球新能源车企第一梯队的宝座,但智能驾驶方面则乏善可陈,王传福曾经更是表示“无人驾驶是忽悠”,让人以为比亚迪不会在智能驾驶方面投入太多资源。

没想到老王“说一套做一套”,不仅在这几年疯狂扩张智驾团队规模,还在2月10日打出了一张“王炸”。当天晚上,国内2024年销售量最高的车企比亚迪开了一场与智驾有关的发布会,介绍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



看完整场发布会,我的第一感觉是比亚迪又要掀起一场价格战了,只不过这次体现在智能驾驶领域。根据“天神之眼”计划,比亚迪将会在全系车型上搭载高阶智驾。

通常来说,高阶智驾往往只在中高端车型上使用,车价怎么也得上30万元,即便这两年车企“卷价格”卷得厉害,20万元以下的车型也很难用上高阶智驾。

然而,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直接把高阶智驾的门槛打到10万元以下,连7、8万元一辆的入门级纯电车型海鸥都能用上。



春节期间,中国公司开发的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甚至动摇了美股科技股的投资逻辑。这款大模型最牛的地方在于“花小钱办大事”,不到60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搞出了丝毫不逊于美国公司门投资6亿美元才“烧”出来的大模型。让全世界发现原来没钱也能搞人工智能。

比亚迪的“天神之门”会不会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我觉得完全有可能。你想,不到10万元的车都能装高阶智驾了,不就是把智驾的成本给打下来了吗?和DeepSeek做的事情一样,巧合的是也和AI有关。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开启了新一轮的价格战。大家印象中的价格战是比谁的产品卖得便宜,这只能算初级价格战,而且随着价格不断下降总有没法再跌的时候,另一种价格战是在不降价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配置,“天神之眼”引发的价格战属于后者。



高阶智驾的开发和运营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才会配置在中高端车型上,愿意花几十万元买车的消费者容易接受再加几万元享受高阶智驾。

几万元的成本放在十几万元甚至不到十万元的车型上就完全不同了,购买这类车型的消费者不愿意买单,宁愿不要高阶智驾,所以常规的入门级车型索性不搭载。比亚迪在不提高车价的情况下搭载高阶智驾,大幅提升了配置,相比于售价差不多但没有高阶智驾的其它品牌车型不就是降价吗?

友商跟还是不跟呢?跟的话,单车成本上涨,中低端车型原本就不怎么赚钱,配上高阶智驾后要亏钱了;不跟的话,产品相对比亚迪差了一截,面临销量下滑,更惨。



因此,我才说比亚迪掀起了一轮新的价格竞争,让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卷了。

面对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第一位疑似公开“应战”的是华为的余承东。2月11日一大早,余承东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评论,大致意思是智能驾驶也是分档次的,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两码事,就像使用手机,只打电话的话有网就行,要上网就需要5G了。同时,还不忘打广告,披露本月将揭晓尊界的核心黑科技。



众所周知,华为在智驾领域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用余承东的话来讲属于“断代领先”。现在比亚迪搞了个声势那么大的智驾发布会,余承东确实得出来说两句。

看得出来,余承东规避了“天神之眼”将智驾价格打下来的话题,而是聚焦于智驾是不是配得上“高阶”二字。在他的语境下,如果是只能凑合用的智能驾驶,那就不能算高阶智驾,最多也就是辅助驾驶而已。

比亚迪2月10日晚开发布会,余承东第二天早上就发表与智驾有关的评论,火药味十足。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桩莫大的好事。

比亚迪为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将高阶智驾的成本和门槛大幅降低,使得众多工薪阶层不再对高阶智驾望而却步,能够亲身感受人工智能在汽车驾驶领域的奇妙应用。

与此同时,智驾的实际体验如何还会受到友商们的严格“监督”。假如比亚迪的智驾系统做得不尽人意,哪怕价格再低廉,也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厂商之间互相竞争、互相“攀比”、互相监督的氛围必然驱动着各个厂商不断创新和改进,最终使国内智驾系统的性价比节节攀升,而技术性能则日益精进。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