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消息在国际上掀起波澜。欧盟在新一轮制裁行动中,毫无正当理由地将多家与中俄贸易紧密相关的企业列入制裁清单。这一做法,和特朗普时期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如出一辙,瞬间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先来看看中俄贸易这些年的发展状况。根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了244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
自2023年贸易额大幅增长后,中俄贸易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在贸易结构上,中国凭借完备的工业体系,向俄罗斯输出了大量电子设备、机械产品以及各类生活用品。这些产品满足了俄罗斯民众的日常需求,也为俄罗斯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俄罗斯则凭借丰富的资源储备,为中国提供大量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能源资源。
欧盟(资料图)
而且,双方贸易结算中本币的使用比例不断攀升。这种贸易往来,不仅让双方在经济上实现了互利共赢,还在产业链层面形成了互补,增强了彼此的经济韧性。再来说说欧盟此次的制裁行为。欧盟给出的制裁理由简直站不住脚,一会儿说这些企业违反了所谓的国际规则,却拿不出具体的违规证据;一会儿又声称企业的贸易活动威胁到了欧盟自身安全,可实际上,这些企业多年来一直合法合规经营,与欧盟也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往来。
2024年12月16日,欧盟宣布第15轮对俄制裁方案,首次将中国企业和个人列入“全面制裁”清单。外外交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欧方做法有违中欧领导人共识精神,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发言人称,中方敦促欧方从维护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局、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出发,立即停止列单中国企业的错误做法,停止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美西方国家惯于将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曲解为中国协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欧盟这么做,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美国在背后不断怂恿。美国长期把中俄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一心想遏制中俄发展。美国不断给欧盟施压,要求欧盟配合其对中俄进行遏制。美国还曾扬言对中俄贸易提供结算服务的中国银行实施制裁,在1月10日,将中国一家公司纳入针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黑名单,试图限制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出口。
俄罗斯国防工业(资料图)
另一方面,欧盟内部一些政客存在错误认知,盲目跟风美国,觉得制裁中俄就能提升欧盟在国际上的地位,却没考虑到这对自身经济的严重伤害。欧盟的制裁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从经济层面来讲,欧盟很多企业与中俄有着紧密的贸易合作。制裁这些企业,无疑是自断财路。许多欧洲企业失去了在中俄市场的订单,营收大幅下滑,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例如,德国的汽车企业、法国的奢侈品企业等,在中国市场原本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制裁导致其销量锐减。
而且,这种制裁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极高,各国产业链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欧盟制裁中俄相关企业,致使许多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生产受阻,全球市场物价也受到波及。从政治层面看,这让欧盟与中俄的关系急剧恶化。原本,欧盟与中俄在能源、科技、环保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如今因为制裁,双方的信任严重受损,未来合作难度大幅增加。
俄乌冲突(资料图)
面对欧盟制裁,俄罗斯对欧盟的制裁措施予以强烈谴责,明确指出这是毫无道理的干涉他国内政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时,俄罗斯与中国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在物流运输方面,双方开辟新的运输线路,优化运输流程,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安全送达;在贸易结算方面,进一步完善本币结算机制,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风险。欧盟这种制裁行为是非常短视的。欧盟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一味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贸易(资料图)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正确途径。继续走制裁老路,只会让自己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愈发孤立。从长远来看,欧盟制裁中国企业的行为,不仅会破坏中欧之间来之不易的合作关系,还可能让欧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逐渐失去优势。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正确道路。欧盟应该认清当前的形势,摒弃那种盲目跟随美国打压中国的错误做法,重新回到与中国平等合作的正轨上来。中欧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存在的分歧和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冯莱德恩(资料图)
中欧之间既没有地缘政治矛盾,也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未来,无论是在推动俄乌和谈还是在维护国际多边经贸体系方面,欧盟都需要中国的参与和配合。希望欧盟立即停止损害中方合法权益的错误做法,多“灭火”少“拱火”,珍惜互利共赢的中欧关系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