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氢能共享单车骑行体验。 记者 薛志雄 摄
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变革,这是一次绿色发展的征程,这是一曲能源革命的澎湃乐章。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中央赋予山西的历史使命。作为能源大市,我市坚决扛牢重大使命任务,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勇立潮头,谱写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赞歌。
向数向绿, 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步伐
煤炭在吕梁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稳定生产对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智能化建设成为提升煤炭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我市坚持强化科技赋能,有效推进节能降碳,助推能源生产方式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曾经,位于中阳县的高家庄煤矿的综采工作堪称一场艰苦的“攻坚战”。拉架作业时,七八名工人全副武装,似战士深入战场,在狭窄、潮湿且煤尘弥漫的巷道中艰难操作。他们满脸汗水与煤屑,每一个动作都满是艰辛与危险。如今,智能化带来巨变。升级后,现场从忙碌嘈杂变得安静有序,工人无需再到现场冒险作业。调度指挥中心如同现代化 “作战指挥部”,大屏幕实时展示井下各个角落生产画面,各类数据精准反映生产细节。工作人员坐在操作台前,轻点鼠标、敲击键盘,就能远程操控井下采煤、运输等各个环节,轻松掌控矿井运行。综采区电工李旭军对此深有感触。他回忆往昔,感慨万千:“以前拉架又累又危险,大家拼尽全力还提心吊胆。现在智能化设备投入使用,工作轻松又安全,我就像从战场撤下的老兵,轻松多了。” 而且,他的工作从单纯电控拓展到智控,内容丰富了,强度却大大降低。掘进系统的高海亮同样受益于智能化。他兴奋地说:“这智能掘进机就是‘超级神器’!以前单班进尺才3米多,大家拼命干进度还是慢。现在能达到4米多,效率大幅提升,工作起来超痛快!”智能掘进机就像不知疲倦的“大力士”,在地下高效掘进,助力煤炭开采。
为实现智能化跨越,高家庄煤矿付出巨大努力。历经3年多日夜奋战,累计投资2.6亿元,完成9大系统智能化建设。如今,整个矿井如同精密智能机器,各系统协同高效运转。2024年12月,高家庄煤矿顺利通过山西省能源局中级智能化矿井验收,成为吕梁智能化矿井建设的标杆。
高家庄煤矿只是吕梁市智能化矿井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矿井智能化建设,采取政府引导、部门主导、社会参与、主体落实、企业建设的五级管理模式,全力加快建设步伐。2024年,我市新增20座智能化煤矿,智能化矿井总数达到38座,在全省排名第一,煤炭先进产能占比高达92.9%,煤矿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智能化建设不仅提高了煤炭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质新域,全面构建现代绿色能源新体系
当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新能源领域已然成为全球能源竞争的新高地。我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坐拥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顺势在能源革新的浪潮中乘势而上。如今,新能源产业在我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吕梁在氢能产业发展上资源足、门类全、成本低、运用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市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抓手,聚焦“一体两翼、三港四链”的氢能产业发展战略,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氢能经济发展论坛上发布的各单项指数均排全省前列,“气—站—运—车—用”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市政府制定《吕梁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吕梁市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有力举措,为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发展基地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全市已形成7.6万吨/年制氢能力,全国首家干熄焦余热发电制绿氢项目率先投产,11座加氢站建成投用,600余辆氢能车辆、500辆氢电共享单车投入运行,吕梁经开区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投产,年产3000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及年产3000套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具备试生产能力,孝义鹏飞成功发布全球首套单堆25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如巨人般矗立我市的座座山间,迎着微风缓缓转动,将大自然的馈赠——风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能;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它们追随着太阳的轨迹,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力,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全市已建成风电、光伏发电项目57个,规模合计347.95万千瓦;在建项目18个,规模合计155.5万千瓦。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444.6万千瓦。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光伏+农业”“光伏+风力发电”“光伏+扶贫”“光伏+环境治理”等多元化应用模式,走出了一条清洁能源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相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提高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水平方面,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发电,其中吕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 项目投产运营,使“一区三县”(离石、方山、中阳、柳林)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历史性告别填埋处理。
求新求变,推动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我市拥有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预测资源总量约2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省资源总量的十分之一,是全省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发展基地。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吕梁市的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我市一方面稳步推进非常规天然气的提升上产工作,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基础。通过引进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资源勘探的精度和效率,发现了一批新的天然气储量。同时,加强了对天然气田的开发管理,优化了开采工艺,提高了天然气的采收率。另一方面,有序推进煤矿瓦斯梯级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提高煤矿瓦斯利用率。采用先进的瓦斯抽采技术,将煤矿瓦斯从地下抽采出来,并进行分级利用。低浓度瓦斯用于发电,高浓度瓦斯则进行提纯加工,生产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1—11月,全市非常规天然气(煤矿瓦斯)累计产量达30.61亿立方米,为全市天然气保供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兴县经开区,山西泽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煤层气及氢能产业链 “链主”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实现了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吕梁市的能源革新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公司投资建设的液化提氦项目一期投资10.8亿元,包含年产24万吨的LNG天然气液化装置、年产19.8万方的提氦装置以及30000立方米的LNG双金属全容罐。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将煤层气中的甲烷、氦气等资源进行分离和提纯,生产出高品质的液化天然气、氦气和液氢等产品。所生产的液化天然气可为工业用户和周边县区提供可靠气源,满足了当地的能源需求;所生产的氦气在核磁共振、制冷、半导体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支持;液氢则可以为远距离加氢站及科研院校等提供氢源,推动了氢能产业的发展。该公司总经理范驰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优化提氦制氢工艺,按照深化培育天然气‘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 公司的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不仅提升了吕梁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市将以坚定的决心,着力构筑能源生产供应新格局,构建绿色低碳用能新模式,推动改革创新新突破,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努力建设成为全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记者 刘小宇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