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上的肋骨,一根是袁爷爷给的,一根是黄爷爷给的。
如今两位共和国勋章院士都离开了,但因为他们一生默默奉献,才让中华崛起昂扬于世界的东方,才让中国人吃饱了,站起来了。
黄院士的告别现场,放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吊唁者的鲜花。
痛失院士令举国哀痛,但黄院士强国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后辈心中,刻在了后辈的血液里。
许多第七一九所的后辈在献花鞠躬后,又匆匆返回工作岗位,并且谢绝采访。
而在海峡的对岸,不少台湾有志之士也自发涌上街头,告别黄旭华院士。
其中不仅有老人,还有穿红衣服的孩子,大家高举着致敬伟大祖国的条幅,身后是中国爱国同心会的道旗十分醒目。
这一刻,两岸一家亲、血浓如水的情怀具象化了。
其中这位红衣服的小朋友十分抢眼,虽然寒流影响有点冷,但小朋友没有缩手缩脚,坚持站在第一线。
真的令人感动又心酸,一个小孩子都有如此觉悟,台湾某些台独分子就更可恶了。
台湾同胞的牌子也很令人感动,不仅有“大中国万岁”、“向黄旭华院士和所有科学家们致敬”,直接说出了两岸所有人的统一心声。
黄院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他我们才有了核潜艇,手中才有了威慑豺狼的剑。
隐姓埋名30年,始终为强国强军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纷纷点赞台湾同胞,也在这一刻,两岸人民的心更加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一穷二白,从无到有,黄院士一步步见证了祖国的强大。
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这个深爱着的祖国。
1947年,黄院士还是一位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学生,还挥斥方遒意气风发。
谁也想不到他会成为未来中国核潜艇之父。
从激扬青年到矍铄中年,黄院士蜕变了,大好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祖国。
正是应了那句话:出类拔萃当报效国家,如若平庸则承欢膝下。
隐姓埋名的30年,黄院士和妻子聚少离多,甚至连母亲也没有见过几面。
但是祖国需要他,人民需要他,哪怕白发苍苍,黄院士90岁高龄仍要坚持每天工作一上午,除了科研工作,并且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后辈。
1988年,黄院士和核潜艇合影,此刻他的笑容里应该饱含了骄傲、自信还有幸福。
默默努力没有白费,祖国有核潜艇了,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也让中国真正站起来了。
如今,99岁的黄院士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从少年到耄耋,将自己最好的年华交给了国家,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到如今的强大富足。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此刻都应该停下来,默默对黄院士说一声谢谢!
大家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