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感病毒又双叒叕上热搜了!不仅因为冬季是它的“主场”,更因为一些让人揪心的新闻——比如大S因流感引发并发症不幸去世的消息,让无数网友感叹:“流感原来这么凶?!”


没错,流感可不是“小感冒”,它分分钟能让人躺平,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流感“下线”的人数高达几十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加上最近气温骤降,冷空气一波接一波,大家纷纷裹紧小棉袄,瑟瑟发抖地迎接“速冻模式”。

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据推算已达到950万人,南方都市报也报道,香港在一个月内因流感病逝的个案已达到137人


低温不仅让人冻手冻脚,还给病毒提供了“狂欢”的温床。流感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传播速度更快,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避免被流感“偷袭”,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也是重中之重。但问题是,你真的会消毒吗?

酒精浓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消毒剂用多了会不会反而“养出”超级细菌?

还有,那些号称“99.9%杀菌”的产品,真的靠谱吗?

消毒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坑不少,搞不好就成了“无效消毒”甚至“反向消毒”。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消毒产品的那些事,毕竟,健康这件事,不能光靠“玄学”和“我觉得”,得靠科学和行动。就像网友说的:“消毒不到位,流感两行泪。”


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用正确的姿势,把病毒“拒之门外”!


酒精浓度越高越好?

当然不是,别闹了!

酒精可以说是大家最熟悉的消毒产品之一,很多人觉得,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肯定越强,但事实并非如此。

酒精消毒的“黄金浓度”是70%-75%,这个范围内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为什么呢?


酒精之所以能杀菌,主要是因为它能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的细胞膜,让它们失去活性。

但这个过程需要酒精和水共同作用——水可以帮助酒精渗透进微生物内部,从而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浓度过高的问题:

  1. 挥发太快:高浓度酒精(如95%)挥发速度极快,还没等到它发挥作用,可能就已经蒸发完了,导致消毒不彻底。

  2. 刺激性强:浓度过高的酒精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更大,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干燥、过敏等问题。

  3. 浪费资源:高浓度酒精不仅效果不好,还浪费钱,何必呢?

如果酒精浓度太低(比如低于60%),虽然渗透性好了,但杀菌能力却不够强,同样无法有效消灭病毒和细菌。


  • 注意事项:

* 最大的问题是易燃易爆,75%及以上的酒精闪点很低,运输储存都是问题,保存时要千万小心,放在通风,远离明火的地方密封储存,不要大量囤积;

*使用时更要远离明火,不要禁止喷洒式消毒方式,应采取擦拭方法。

另外一点酒精虽然管用,但是仅限于皮肤和器物表面的消毒,想要喝酒消毒,无论多高度数多大计量,都没有任何防治病毒的效果哦~



用对了是神器,用错了是“毒器”?

84消毒液是家庭消毒的“老熟人”,但它可不是随便用的。用对了是神器,用错了可能就是“毒器”。

作为一种漂白剂,它原始简单粗暴,对多种病毒有效,从脂质膜到蛋白质壳再到核酸都能破坏掉,起效快。


那为什么说用错了变“毒器”?大家在家中大扫除的时候,可能需要特定地点使用不同的消毒剂,比如卫生间使用洁厕灵、酒精等。


但84消毒液绝对不能和洁厕灵、酒精等混用,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呈酸性。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呈碱性。

两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氯气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吸入后会导致呼吸道和肺部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 注意事项:

* 84具有腐蚀性,不要用在皮肤上,喷洒时最好戴上护目镜,并且注意通风;

* 化学性质不太稳定,降解比较快,保质期不长,购买时请注意有效期

* 世卫组织推荐的消毒浓度是0.05%,如果买到的是含5%次氯酸的消毒液,那么可以按照1:100稀释后使用,84泡腾片按照说明书使用。


号称99.9%杀菌的产品真的有效吗?

不一定!

这种宣传语虽然看起来很吸引人,但背后其实有很多“门道”需要注意。


“99.9%杀菌”通常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产品对某些特定细菌或病毒的杀灭率。但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针对的微生物种类:不同产品针对的细菌或病毒不同,比如有的只对大肠杆菌有效,有的可能对流感病毒有效。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通杀”所有微生物。

2.实验条件:实验室环境通常比现实生活更理想化,比如温度、湿度、接触时间等都受到严格控制。而在实际使用中,这些条件很难完全复制,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而且“99.9%”杀菌消毒并不等于“100%”的安全,过度使用某些杀菌产品(比如含有 抗生素成分的)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一些强力杀菌产品也可能对皮肤、呼吸道有刺激性,长期使用反而可能影响健康。

“99.9%杀菌”更像是一种营销话术,而不是绝对的品质保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正确使用消毒产品,如果使用方法不对,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除了传统的医用消毒剂,普通家庭还有多种替代的消毒方法,这些方法更加环保、安全,且对身体和环境的刺激更小。


物理消毒

物理消毒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具有安全、无化学残留等优点,适合普通家庭使用,尤其是养宠家庭。

煮沸消毒:家庭的食饮具消毒主要就用煮沸法,将物品(如餐具、毛巾等)放入沸水中煮沸15~30分钟,可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通风换气:多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是简单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

  • 注意事项:

* 雾霾天气或使用空调时,可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器。


阳光暴晒:将物品(如被褥、衣物等)放在阳光下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说到紫外线,也有专门的紫外线灯可以进行消毒,紫外线灯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需在无人状态下进行,避免照射到眼睛与皮肤,灯管距离物体表面1.8-2.2米,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微波消毒:将物品(如餐具)浸入水中或用湿布包裹后放入微波炉,使用微波的高频电磁波杀灭微生物。


  • 注意事项:

* 并非所有物品都适合用微波炉消毒。金属物品不能放入微波炉,否则可能引发火花甚至火灾。一些塑料制品在高温下会变形或释放有害物质,也不适合微波炉消毒。

消毒只是预防疾病的一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等同样重要。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环境去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使用非化学消毒方法时,要注意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咱们一般家庭中其实也没有必要频繁使用消毒液,保持清洁卫生即可,但如有宠物记得避免使用含有PMCX的消毒液哦。

参考资料:

Wolff MH, Sattar SA, Adegbunrin O, Tetro J. Environmental survival and microbicide inactivation of coronaviruses. In: Schmidt A, Wolff MH, Weber O, editors. Coronaviruse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first insights concerning SARS. Basel: Birkhaüser; 2005. p. 201e12.

Dellanno, C.; Vega, Q.; Boesenberg, D. The antiviral action of common household disinfectants and antiseptics against murine hepatitis virus, a potential surrogate for SARS coronavirus. Am. J. Infect. Control. 2009, 37, 649–652.

Wood A, Payne D. The action of three antiseptics/disinfectants against enveloped and non-enveloped viruses. J Hosp Infect 1998; 38:283–95.

WHO,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US EPA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PRIA Label Amendment – Add Additional Microorganisms, Marketing Claims, and Additional Brand Names. EPA Reg. No. 777-99 Decision No. 546260

US EPA, GUIDANCE TO REGISTRANTS: PROCESS FOR MAKING CLAIMS AGAINST EMERGING VIRAL PATHOGENS NOT ON EPA-REGISTERED DISINFECTANT LABELS, August 19, 2016

策划:Gogo 监制:Judy

排版:熊仔

审稿:言安堂研究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

支持原创,抄袭可耻,转载请联系。

本期互动奖品


平时你会怎么消毒,有什么小技巧分享吗?

在看+点赞+留言三连,随机抽1幸运糖精各送泊本次抛精华液1份,次日文末置顶留言开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