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爱吃炉包,如今随处可看到“高密炉包”,回想只是二十几年前,青岛就有好几家口口相传的著名炉包铺,受欢迎程度简直是没法形容,用现在的话说,哪一家都是绝对的网红店。
遵义剧院旧影,正大门的对面就是“大嘴炉包”老店址。(毛卫东摄影)
曾经小港的莘东炉包,至今仍是许多人难忘的回忆。之前也曾专门回顾过,就不再赘述了。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满是记忆的老牌子——东镇的“大嘴炉包”。
作为老东镇人,当年台东福寺路遵义剧院旁边的“大嘴炉包”,应该是印象深刻,他家的炉包被很多人赞为一绝。我90年前后在台东三路工作的时候,离着店铺也就一百多米,去吃过,也有印象,但真没特别在意,那时台东的美食是真多,台东八路、威海路、丰盛路到南山郭口路这一方,随处可见的小饭店,各有各的特色,那个时候真值得怀念。
“大嘴炉包”在台东东二路和福寺路拐角,也就是老市场楼底的东门外,遵义剧院大门对着就是。这是一排一层的临街房,炉包铺的大门朝北,冲着台东三路。遵义剧院原来的大门在市场楼里边,改造后才直对着“大嘴炉包”的店。
2002年,台东“聚福楼”左边的“大嘴炉包”。(毛卫东摄影)
“大嘴炉包”到底什么意思?怎么叫起来的呢?很多人都说是老板的嘴大的缘故,所以给起了这么一个外号,后来人家直接就把店名改成“大嘴”了。记得当年上班的时候,也因为这个,给我的一个同事也起了个“李大嘴”的外号,这么多年来愣是改不过口了。
据论坛老网友回忆,“大嘴炉包”的老板叫孙义成,高密人。1988,著名川菜馆进入岛城,“天禄园”老板傅泰就在“大嘴炉包”的原址开了青岛第一家店。
离开福寺路后,“大嘴炉包”搬到了当时还没拆迁的”聚福楼“一楼开了张。1998年,“聚福楼”因被列入台东三路拆迁改造项目而被拆除,“大嘴炉包”再也没有见到了。
前几年在网上看到一条“市南区大嘴炉包美食店”的工商信息,位置是在八大湖街道新田路,不知是否有关联,也不知还有没有了。
网络图片
莘东炉包,大嘴炉包,如今几乎成了传说,以前的货真价实的食品也成了永远地怀念了。
你还记得当年的“大嘴炉包”吗?还有它的消息吗?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