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4年11-2024年12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山东省烟台山医院麻醉科等,内容涵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对肥胖产妇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疗效临床研究、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研究、右美托咪定治疗肠I/R损伤潜在疗效的新分子机制研究等方面(#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4.11.02-12.01)之下

16

16. Shuang-Qiong Zhou#, Jian-Feng Lian#, Yao Zhou#, Xiu-Hong Cao, Xiu Ni, Xiao-Peng Zhang, Zhen-Dong Xu, Quan-Sheng Xiao and Zhi-Qiang Liu*. Efficacy of high-flow nasal oxygenation during induction of general anaesthesia in parturients living with obesity: a two-centr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Anaesthesia, 2024 Nov 26. PMID:39592199

【题目】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对肥胖产妇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疗效:一项双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

【通讯作者】

刘志强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Shuang-Qiong Zhou,Yao Zhou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麻醉科、上海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母胎医学与妇科肿瘤研究所;Jian-Feng Lian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背景: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已被证明可改善非肥胖产妇麻醉诱导期间的氧合。然而,尚缺乏对肥胖产妇疗效的数据。本研究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对肥胖产妇气管插管前预充氧和呼吸暂停氧合的影响。

研究方法:此项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在两家三级医院进行,纳入计划接受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BMI > 30 kg/m²),将产妇随机分为标准面罩组和高流量鼻导管氧疗组(氧流量分别为10 L/min和50 L/min)。主要结局指标是预充氧3min后的动脉血氧分压。

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共54名患者。结果显示,预充氧3min后,标准面罩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低于高流量鼻导管氧疗组(40.1(8.9) kPa vs. 53.8(9.7)kPa,P < 0.001);标准面罩组开始通气时的呼气末氧浓度也低于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78.3(5.38)% vs. 86.2(5.10)%,P < 0.001)。而在气管插管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胎儿结局方面,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与标准面罩吸氧相比,在肥胖产妇全身麻醉诱导期间采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进行预充氧可提供更高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呼气末氧浓度,但这些统计学差异没有临床意义。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可被视为是肥胖产妇快速序列诱导期间预充氧的一种替代选择。

17

17. Yang Gao#, Dong Ji#, Qi Fang#, Yamei Li, Keyan Wang, Jia Liu, Lei Wang, Erwei Gu, Lei Zhang*, Lijian Chen*.Effect of low-dose norepinephrine combined with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on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lung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 Anesth. 2024 Dec:99:111645. PMID: 39388832

【题目】

肺部手术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陈立建,张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Yang Gao,Dong Ji,Qi Fang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目的: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肺部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与术中液体治疗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单独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或标准液体治疗相比,持续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输注联合GDFT是否能降低肺部手术后的PPCs风险。

研究设计: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地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对象:共纳入184名接受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的患者。

干预措施:根据不同的液体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组是标准液体治疗,G组是GDFT,N组是持续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输注联合GDFT。

研究指标:主要结局是术后住院期间PPCs发生率,包括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气胸、胸膜脓肿、呼吸衰竭、肺栓塞和支气管胸膜瘘。次要结局是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动脉血气。额外记录的参数包括其他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术后再次插管、30天内再次入院及住院时间。

主要结果:N组住院期间PPCs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11.5% vs 27.9%;OR: 2.98;95% CI: 1.17-8.31;P = 0.023),N组与G组PPCs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11.5% vs 14.5%;OR: 1.31;95% CI: 0.46-3.91;P = 0.616)。此外,三组之间在PPCs的具体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N组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指数均高于C组。

结论:与标准液体治疗相比,持续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输注联合GDFT可降低择期肺部手术患者PPCs发生率,但与单独采用GDFT相比无差异。

18

18. Wang H, Lin C, Zhang W, Wei F, Xu Y, Wang C.Effect of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with bicarbonated Ringer's solution on perioperative S100β and NSE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spine surgery. Biotechnol Genet Eng Rev. 2024 Dec;40(4):4849-4861. PMID: 37224000.

【题目】

碳酸氢盐林格氏液急性高容血稀释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S100β和NSE的影响

【通讯作者】

王承海 山东省烟台山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王恒 山东省烟台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

探究碳酸氢盐林格氏液(BR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脊柱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滑脱及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H1组(BRS-AHH)、H2组(乳酸林格氏液-AHH)和C组(无血液稀释)。评估三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S100β和NSE含量。在T1和T2时间点,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在T1和T2时间点,三组S100β和NSE的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P < 0.001),而三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P > 0.05)。配合 BRS 的 AHH 能有效降低脊柱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大大减轻了患者神经系统的损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9

19.Qiong Wu#,Qiuhong Chen#, Sisi Liang, Jinping Nie, Yingjie Wang, Chenlu Fan, Zhen Liu and Xuekang Zhang*. Dexmedetomidine alleviates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modulating intestinal neuron autophagy and mitochondrial homeostasis via Nupr1 regulation. Molecular Medicine volume 30, Article number: 203 (2024). PMID: 39508252

【题目】

右美托咪定通过Nupr1调控肠神经元自噬和线粒体稳态缓解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

张学康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Qiong Wu, Qiuhong Chen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 是一种常见但治疗棘手的状况,给临床带来了重大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medetomidine, Dex) 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特别关注其在调节肠道神经元自噬活性和维持线粒体稳态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抑制 Nupr1 的表达来调节肠道神经元中的自噬活性和线粒体功能,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肠道损伤。这一发现揭示了右美托咪定治疗肠I/R损伤潜在疗效的新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20

20.Xinpeng Xu#, Zhiwei Wang#, Hongying He, Wenyan Shi, Wei Zeng, Zhaoqiong Zhu, Xingkui Liu, Zhao Wang, Yi Zhang *. Compensatory response of the radial and ulnar arteries after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Volume 99, December 2024, 111646. PMID: 39383729

【题目】

高血压患者桡动脉插管后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代偿反应

【通讯作者】

张益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Xinpeng Xu, Zhiwei Wang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关于高血压患者在桡动脉插管后桡动脉和尺动脉血管反应性的文献有限。本研究通过比较在全身麻醉下桡动脉插管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的多普勒图像和激光散斑对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 LSCI),评估了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血管反应性。

方法:本研究招募了99名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动脉插管的正常血压患者和99名高血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评估高血压对动脉反应性的影响,我们使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测量了两个动脉在五个不同时间点的内径(inner diameter, I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和平均体积流量(mean volume flow , MVF)。我们还通过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对拇指和小指的灌注进行了等效测量。

结果:在桡动脉插管后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的桡动脉内径增加较少,阻力指数降低较少。高血压患者的平均体积流量增加也不明显,而两组在尺动脉变化上表现相当,正常血压组的阻力指数降低更显著,平均体积流量增加更大。两组在插管后拇指灌注均有所下降,高血压组的恢复力度较弱。小指灌注在两组插管后均有所增加,但高血压组的增加幅度较低。高血压组的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组。

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在全身麻醉时可能缺乏对桡动脉插管的代偿反应。

21

21.Guopeng Ding #, Li Wang #, Wantong Zhao , Yugang Diao , Dandan Song*.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iprofol and propofol for ERCP anesthesia in older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99 (2024) 111609. PMID: 39288685

【题目】

环丙酚和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宋丹丹 北方战区总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Guopeng Ding , Li Wang北方战区总医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目标:环泊酚是一种新型的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激动剂,展现出更好的心血管稳定性和快速恢复能力。本研究的目标是比较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ERCP)麻醉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设计: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

环境:北方战区总医院。

患者:我们招募了284名患者,计划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干预措施:计划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每组142名):环泊酚组(麻醉诱导剂量0.3-0.4 mg/kg,麻醉维持剂量0.8-1.2 mg/kg/h)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剂量1.5-2.0 mg/kg,麻醉维持剂量4-12 mg/kg/h)。

测量:主要结果是镇静成功率,定义为麻醉诱导成功的患者比例。次要结果包括成功诱导时间、完全恢复时间、离开房间时间和不良事件(低氧血症、低血压和注射痛)的发生率。

主要结果:两组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镇静成功率差异的95%置信区间为(-2.63%,2.63%),下限大于-8%的非劣效限值。环泊酚组成功镇静诱导的时间(38.4 ± 6.5秒)比丙泊酚组(30.6 ± 6.2秒,P < 0.05)长。环泊酚组完全恢复的时间(12.8 ± 5.8分钟)比丙泊酚组(16.9 ± 5.0分钟,P < 0.05)短。环泊酚组离开房间的时间(21.8 ± 5.8分钟)比丙泊酚组(25.9 ± 5.1分钟,P < 0.05)短。环泊酚组注射痛的发生率(2%)低于丙泊酚组(25%,P < 0.05)。其他结果没有显示统计学差异。

结论: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在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老年患者中显示出相当的镇静水平,恢复安全且迅速,注射痛较少。

试验注册:www.chictr.org.cn(注册编号ChiCTR2100053386,注册日期2021年11月20日)。

22

22.Ling Jiang#, Chengyu Wang#, Jie Tong , Xiaodan Han, Changhong Miao*, Chao Liang*.Comparison between 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 V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on 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Volume 100, January 2025, 111685 PMID: 39608098

【题目】

胸部硬膜外镇痛与患者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比较: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

缪长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Chao Lia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麻醉科

【第一作者】

Ling Jia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Chengyu Wa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目标:验证胸椎硬膜外麻醉镇痛(TEA)降低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慢性疼痛(CPSP)发生率的假设。

设计:采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背景:本研究在手术室进行,并在病房进行随访评估。电话随访长期的结果。

患者:231例≥患者,年龄18岁,计划进行VATS治疗。

干预措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硬膜外阻滞(EPI)组(患者控制硬膜外镇痛)和患者控制静脉镇痛(PCIA)组。

测量结果:主要终点是术后3个月CPSP的发生率。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收集CPSP数据,包括急性疼痛、神经性疼痛、抑郁和副作用。

主要结果:共分析231 例患者,其中PCIA组114例,EPI组117例。PCIA组66例患者(56.4%)和EPI组33例患者(28.9%)在术后3个月出现慢性疼痛。比值比(OR)为0.31(95 %置信区间[CI],0.18至0.54;P < 0.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调整后的OR为0.28(95 % CI,0.16至0.50,P < 0.001)。术后6个月,PCIA组和EPI组分别有50例(42.7%)和17例(14.9%)患者被诊断为CPSP(P < 0.0001)。

23

23. Liu-Lin Xiong# *, Yi-Fei Sun #, Rui-Ze Niu# , Lu-Lu Xue , Li Chen , Li-Ren Huangfu , Jing Li , Yu-Ying Wang , Xin Liu , Wen-Yuan Wang*, Zhong-Fu Zuo*, Ting-Hua Wang*. Cell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rspecies Evolution of the Tree Shrew Retina across Postnatal Lifespan.Research 21 Nov 2024 Vol 7. PMID: 39574940

【题目】

树鼩视网膜在出生后生命周期中的细胞特征和种间进化

【通讯作者】

熊柳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麻醉科,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Wen-Yuan Wang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

左中夫 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

王廷华 昆明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

熊柳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麻醉科,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Yi-Fei Sun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科

Rui-Ze Niu 昆明医科大学心理健康中心

【摘要】

树鼩(TS)拥有高度发达的视觉系统。在这里,我们建立了来自15个TSs的视网膜细胞的年龄相关单细胞RNA测序图谱,涵盖6种主要视网膜细胞类别和3种神经胶质细胞类型。观察到对细胞亚群组成和基因表达模式的年龄效应。然后,我们验证细胞亚型并鉴定TS视网膜中的特异性标志物,包括双极细胞的CA10、H1水平细胞的MEGF11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亚群的 SLIT2、RUNX1、FOXP2 和 SPP1。跨物种分析阐明了细胞类型特异性转录程序、不同的细胞组成和细胞通讯。比较还显示,双极和无长突细胞的 TS 视锥细胞和亚类与人类和猕猴表现出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TS可以用作更好的疾病模型来了解视网膜的年龄依赖性细胞和遗传机制,特别是与视锥细胞相关的视网膜疾病。

24

24. He-Xuan Wang#, Xue-Hua Huang#, Li-Qing Ma , Zhou-Jing Yang , Hai-Lian Wang , Bo Xu*, Meng-Qiang Luo*.Association between lactate-to-albumin ratio and short-tim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Volume 99, December 2024, 111632 PMID:39326299

【题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乳酸/白蛋白比值与短期死亡率的相关性

【通讯作者】

徐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罗猛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He-Xuan Wang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Xue-Hua Hua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疼痛科

【摘要】

研究目的: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已被证实是脓毒症、心力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预后标志物。然而,LAR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LAR对ARDS患者的预测价值。

设计: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设置:重症监护中心的医疗信息集成IV(v2.2)数据库。

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769例。

干预措施:根据主要研究终点(28天全因死亡率)将患者分为两个亚组:28天幸存者和28天非存活者。

测量方法: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受试者操作者特征(ROC)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ARDS患者LAR与短期死亡率的关系。

主要结果:本研究的28天死亡率为38%。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LAR是28天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HR 1.11,95 %CI:1.06-1.16,P < 0.001)。LAR在ROC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70.34 %(95 %CI:66.53 % - 74.15 %),与乳酸(AUC = 68.00 %,P = 0.0007)或白蛋白(AUC = 63.17 %,P = 0.002)相比,具有显著更高的鉴别能力。LAR也不劣于SAPSII,AUC为73.44 %(95 %CI:69.84 % - 77.04 %,P = 0.21)。此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RDS患者具有高LAR(>临界值0.9055)的28天总死亡率(P < 0.001)和住院死亡率(P < 0.001)显著升高。然而,高LAR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P < 0.001),这可能是由于住院死亡率较高所致。

25

25. Yi Zhu, Ting Xiao, Shuibing Zhang, Zheng Chen, Zhen Du, Shuangquan Qu*, Qian Yang*.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ultrasound for guided caudal anesthesia in children undergoing concealed penis surgery. Biotechnol Genet Eng Rev, 2024 Dec. PMID: 37194579

【题目】

无线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

杨茜 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屈双权 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

【第一作者】

朱义 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

【摘要】

骶管麻醉可减轻隐匿性阴茎手术患儿术中的剧烈疼痛。在传统方法中,麻醉医生使用“盲探”法确定穿刺点,这常导致患儿麻醉失败。超声目前因其在周围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引导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无线超声引导骶管麻醉技术在儿童中的临床意义尚未得到探索。本研究探讨了无线超声引导骶管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临床价值。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本研究纳入120例3 - 10岁接受隐匿性阴茎手术患儿,分为无线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组(A组)和传统骶管阻滞组(B组),每组各60例患儿。A组和B组患儿分别接受无线超声引导骶管麻醉和传统骶管麻醉。本研究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5% vs 68.3%)和总穿刺成功率(100% vs 90%)显著高于B组(P < 0.05)。A 组平均穿刺时间和平均穿刺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均有P < 0.05)。与传统方法相比,无线超声可视化技术能有效提高骶管阻滞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26

26. Zizheng Suo, Ting Xiao, Yinyin Qu, Yuxiang Zheng, Wenjie Xu, Bowen Zhou, Jing Yang, Jie Yu, Hui Zheng*, Cheng Ni*.Aged hippocampal single-cell atlas screening unveils disrupted neuroglial system i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impairment.Aging Cell, 2024 Nov 14. PMID: 39540334

【题目】

老年海马单细胞图谱筛查揭示术后认知障碍中神经胶质系统受损

【通讯作者】

倪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郑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izheng Suo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曲音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摘要】

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是老年海马体的一个关键特征。然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在这种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中的调节作用、潜在机制和基因靶点仍有待阐明。在此,我们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以检测老年小鼠海马中神经胶质系统的围手术期基因组表达特征,并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相关认知障碍的潜在跨细胞机制和有价值的治疗方案。我们发现,术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表现出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错误。受损的自噬和昼夜节律加重了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炎症,并加剧了这些代谢改变。反应性小胶质细胞还通过PGD2/DP和补体途径加重了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毒性,通过“三联突触”模型改变了谷氨酸水平和突触功能,并影响了神经元的髓鞘形成。配体-受体通讯也表明了通过增强的MDK和PTN途径使突触和轴突发生功能障碍。此外,我们发现麻醉剂右美托咪定在紊乱的神经胶质系统中具有治疗潜力。它从多细胞角度增强了神经元的代谢再平衡(Atf3相关)并减少了神经炎症,从而改善了术后认知障碍。总之,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老年海马细胞图谱,并为紊乱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作用环路在术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提供了见解。我们的研究结果还阐明了右美托咪定干预的治疗潜力和机制。

27

27. Lihai Chen#, Jie Sun#, Siyu Kong, Qilian Tan, Xuesheng Liu, Yi Cheng, Fan Yang, Xuan Yin, Chen Zhang, Jiacong Liu,Lanxin Hu, Yali Ge, Hongwei Shi, Jifang Zhou*. Acute kidney disease and postoperative glycemia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 multicenter cohort analysis of 8,090 patients. J Clin Anesth, 2024 Nov 26. PMID: 39602857

【题目】

心脏手术患者的急性肾疾病与术后血糖变异性的关系:对8090例患者的多中心队列分析

【通讯作者】

周吉芳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第一作者】

陈利海,Jie Sun 南京市第一医院麻醉疼痛与围术期医学科

【摘要】

背景:此前尚未有研究专门探究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血糖变异性(GV)与急性肾疾病(AKD)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几种术后GV的建模方法来检验GV与AKD风险及AKD亚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2015年至2023年间来自中国东部三家学术医疗中心的8090名接受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使用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血糖波动平均幅度(MAGE)、平均每日风险范围(ADRR)和超出目标范围时间(TOR)来计算术后7天的GV。主要关注术后8至90天期间AKD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术后前7天的急性肾损伤(AKI)状态,进一步将其分为持续性AKD和延迟性AKD。

结果:在术后8-90天期间,8090名患者中有522名(6.5%)发生了 AKD。AKD组术后7天的GV显著且持续较高(每个指标均有P < 0.001)。在对相关协变量进行调整后,7天的GV指标与AKD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对于SD,标准化风险比(SHR):1.20(95%置信区间(CI):1.12 - 1.27);对于TOR,SHR:1.30(95% CI:1.20 - 1.40))。GV与持续性AKD相关,而GV与延迟性AKD之间未观察到统计学上显著的关联。我们为每个GV指标计算了各自的截断阈值,以提供高GV的定量指标,增强了其实用性。

结论: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术后GV与AKD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接受心脏手术的成年人的特定GV阈值。

28

28. Bo Lin#,Yuying Li#,Yi Yao, Binmei Yu, Peng Ke, Tingjie Wang, WeihuangQiu, Lijun Weng, Menglu Shi, Cailing Guo, Zhongqing Chen, Zhenhua Zeng, Xiang Wang, Xianzhong Lin*, Tao Li*, Youguang Gao*. Activating Sig-1R inhibits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by reducing LRRK2 express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Free Radic Biol Med, 2024 Nov12.PMID: 39542184

【题目】

激活Sig-1R通过降低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LRRK2的表达来抑制微血管通透性

【通讯作者】

林献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Tao Li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高友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林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Yuying Li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内皮细胞是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最先损伤的靶细胞。内皮功能障碍会增加肺微血管通透性进而导致肺水肿和器官功能障碍;然而,针对微血管通透性的临床治疗显示疗效不佳。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ALI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探讨Sigma-1受体(Sig-1R)在ALI肺微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制。

研究方法:分别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检测了Sig-1R对肺损伤和内皮屏障破坏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确定Sig-1R的可能靶点,并通过RNA干扰和质粒转染研究了Sig-1R的具体作用机制。

结果: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分析提示,Sig-1R对ALI中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保护作用。LPS刺激后,在小鼠和HUVECs中均观察到Sig-1R表达下调和内皮屏障破坏。Sig-1R激动剂在体内和体外减弱了血管通透性过高,进一步改善了ALI。Sig-1R激活下调小鼠和HUVECs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 2)的表达。LRRK2基因敲除可改善小鼠和HUVEC内皮屏障破坏。LRRK2的过表达逆转了Sig-1R激活对LPS诱导的内皮高通透性的保护作用。此外,Sig1r敲减加重了LPS诱导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LRRK2的抑制可挽救这种情况。

结论:Sig-1R的激活可能通过下调LRRK2的表达而对LPS诱导的微血管高通透性发挥保护作用,这可能引导新的ALI治疗策略的发展。

29

29.Xiao-yan Meng#, Lan Bu#, Ling Shen#, and Kun-ming Tao*.Atranscriptome data set for comparing skin, muscle and dorsal root ganglion between acute and chronicpostsurgical pain rats.Sci Data, 2024 Nov 14. PMID: 39543146

【题目】

用于比较急性和慢性术后疼痛大鼠皮肤、肌肉和背根神经节的转录组数据集

【通讯作者】

陶坤明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Xiao-yan Meng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Lan Bu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

沈玲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麻醉科;

【摘要】

慢性术后疼痛(CPSP)是由术后急性疼痛引起的,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并加剧阿片类药物危机。我们对慢性疼痛形成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对大脑和脊髓环路中疼痛处理的机制研究,然而大多数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干预措施对预防CPSP没有帮助。揭示手术后急慢性疼痛转变背后的外周机制可能为新型镇痛方案提供启示。基于两个公认的模拟急性和慢性术后疼痛的动物模型,我们提供了一个新一代RNA测序(RNA-seq)数据集,以评估这两种疼痛模型中皮肤、肌肉和背根神经节组织中转录组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术后持续性疼痛的潜在来源和机制,进一步探索手术患者有效和更安全的镇痛方案。

30

30.Yanyu Zhou#,Xiaoqi Lin#,Yingfu Jiao#,Dan Yang, Zhengyu Li, Ling Zhu, Yixuan Li, Suqing Yin, Quanfu Li, Saihong Xu, Dan Tang, Song Zhang, Weifeng Yu*, Po Gao*, and Liqun Yang*. A brain-to-liver signal mediates the inhibition of liver regeneration under chronic stress in mice. Nat Commun,2024 Nov 28.PMID:39609433

【题目】

“脑-肝”信号轴介导慢性应激状态下小鼠肝脏再生的抑制

【通讯作者】

俞卫锋,高坡,杨立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教育部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周琰玉,林小棋,焦英甫,杨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教育部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由于肝脏再生能力对肝病患者至关重要,因此,找出影响肝脏再生的机制缺失部分意义重大。在此,我们发现慢性应激会损害肝部分切除术后的肝脏再生能力,并增加雄性小鼠的死亡率。解剖追踪和功能映射确定了从蓝斑(LC)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到脊髓前缝区(rMR)中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神经回路,这对慢性应激下肝脏再生抑制至关重要。此外,肝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对肝再生的抑制作用至关重要,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B 2)以阻断促炎性巨噬细胞活化。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大脑到肝脏”的神经联系,它介导了慢性应激诱发的肝脏再生障碍,从而为肝病治疗提供了重要启示。

检索:孙瑶,王益敏

翻译:江子怡,黄展鹏

校对: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李凤仙

麻醉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围术期医学与器官保护研究所所长,麻醉科副主任,瘙痒诊疗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从事临床麻醉二十年。研究方向为瘙痒/疼痛的神经免疫机制以及慢性病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Diabetes,Anesthesiology等学术期刊上;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术任职:中国药理学会第四届麻醉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委会常委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一千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