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交出了一份惊人的成绩单:

年产销首次突破1200万辆,销量占比超40%,彻底迈入“油电分水岭”的新阶段。

按这势头,燃油车退场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即便如此,并不妨碍很多人继续购买油车。



毕竟,新能源车的起步较迟,还存在着不少缺陷:

譬如纯电车存在续航焦虑,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根本无法使用。

因为气温一降,续航就要打对折,真的很痛苦。

插混/增程呢?虽然没有了续航焦虑,但非常依赖家充设施。

说白了,没有家充桩,每天出门充电都是难题。

效率低就不说了,频次还非常高,特别折磨人。

但家充桩的条件又非常高,你没买车位,基本没法装…

考虑到这些种种因素,所以买燃油车人还是不在少数。

但买归买,到这个时间节点来看,有3种燃油车肯定是不能买了的。

这不是给大家制造焦虑,而是很多人的经验教训!



首先,就是不要买高性能的油车。

虽然“千金难买我高兴”,有人就是喜欢排量大一些的,动力强一点的车型。

但站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来看,真的不建议再选了。

一方面,新能源车的压力摆在这里。

说白了,油车所谓的性能,在新能源车面前不值一提。

你百公里加速5秒,可能都需要排量很大、发动机很强的车了。

但随便一辆新能源车,都能满足这个标准,且综合油耗还很低。

面对这样的情形,现在盲目买高性能的油车,后面肯定难以出手。

因为追求性能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偏向新能源车——这是长远看来,不可逆的一个趋势。



另一方面,使用成本的压力也摆在这里。

因为“高性能”,通常伴随的是高油耗——无论油价如何波动,油车的油费开支始终无法避免。

你可能一时觉得驾驶乐趣十足,动力强劲。

但当你的钱包,因油费而变得“捉襟见肘”,你会开始后悔。

更何况,高性能油车的保养和维修费用也通常不菲,一旦车龄增长,这些负担将更加明显。

说到底,目前买油车,就买那种便宜的,油耗低的就好了。

使用个3-5年后,如果新能源车更加成熟了,固态电池推出了,去换新能源车更合适,不是吗?



其次,尽量避免冷门车型。

不是对冷门车有偏见,很多冷门车的性价比挺高的,而且外观独具一格,真的很棒。

但都到2025年了,还是不建议大家买冷门车了。

一方面,冷门车型的市场需求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其二手车市场的表现。

大部分冷门车型的保值率相对较低,一旦你决定卖车时,可能会发现二手车市场上的买家很少,导致你的车价大幅缩水。

这种情况可能并不显现于购车时,但随着时间推移,车主们常常会感受到这种隐形的损失。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节点,主流燃油车都不保值,冷门车就更惨了。

说不定再过3-5年,这种“冷门车”你想出售,都没人收购。



另一方面,随着油电之争的加剧,冷门车的车企很可能会破产或者倒闭。

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最近5年的数据来看,破产或者退出中国的品牌已经很多了。

原因何在?

就是因为销售压力太大了,公司不赚钱,最后只能砍掉这个业务。

买冷门车,肯定很容易遭遇这个风险。

所以,综合来看,别碰冷门车型。



最后,就是别买即将停产的车型了。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

毕竟,很多消费者认为,只要眼前这款车好开、价格合适,没必要太担心未来的情况。

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很多车企已经明确停止开发燃油新车了。

早一点的车企,像本田将于2027年停产燃油车,全面转向电动化;

晚一点的车企,基本也不会超过2030年。

按照这个趋势,一些车型,很可能在不久后变成“绝版车”,未来会面临很多问题。



首当其冲的,维修和配件供应将变得更加困难。

一旦车型停产,厂商的配件供应也会减少。

日后遇到维修问题,要么就是配件等待时间长,要么就根本没有。

这不仅增加了维修成本,甚至可能影响车主的用车体验。

此外,停产车型的保值率会显著下降。

因为当车辆停产后,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可能会迅速减少,导致二手车市场的需求大幅萎缩。

与那些长期在市场上销售、持续更新换代的车型相比,停产车型的二手车价格肯定难以保持。



总的来看,站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这3种燃油车最好就别买了。

不是给大家制造焦虑,是真的很有可能会吃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