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0日,新加坡大满贯王艺迪和孙颖莎那场比赛,可以说是提前进行的一场决赛了,难度远超莎莎打蒯曼。
因为首先莎莎很了解蒯曼,其次技战术水平双方有差距,但更主要的是老将面对年轻人,不仅仅是孙颖莎变化好,孙颖莎的临场状态更好,顶级选手之所以能够成为顶级选手,就是因为碰到这种顶级大赛的时候,她能够迅速进入比赛状态,而年轻人需要时间去适应。
当你好不容易进入状态时候,顶级选手再变一次,你就追不回来了。一方面莎莎了解蒯曼,有战术针对性,一方面是比赛状态,另外一方面是通过节奏的控制,摁住了蒯曼的优势。她的优势就是旋转和比较黏的打法风格,喜欢借力打力,但她没有这个机会。
而打王艺迪那场不一样,打王艺迪那场比赛,双方都很了解,而且大迪的质量太高,蒯曼和莎莎有差距,但大迪和莎莎没差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莎莎靠什么赢了呢?她赢王艺迪是靠着对于比赛当中节奏的控制。
还有一点是孙颖莎有点倔,知道大迪的球质量高,还要跟她对反手,我一定用你最擅长的方式打赢你,如果她增加一些正手进攻可能会打的好一点,但是还是要这样去打。大迪其实就在压孙颖莎的正手,她就在找反手那条线,然后莎莎还是要走反手,别人都已经摆明了要用反手打你,你要跟她硬来反手,这就是属于就是这么倔,我就要这样赢你。
所以那场球算是提前进行的决赛了,半决赛打完,可以说莎莎决赛打蒯曼就已经没有什么压力了,因为确实太了解,而且比蒯曼多打了两届奥运会,这么久的大赛的经验不是跟你闹着玩的。我需要3个球进状态,你需要3局才能进入状态,你好不容易进入状态,我再变一下,那可不是就拿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