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杜卓滨 伍雪梅 伍忠
2月10日,四川宜宾筠连县沐爱镇,“2·8”山体滑坡撕裂的“伤口”依然醒目。“再冷也要上”“去滑坡的地方”……一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摩托车物资运输队争分夺秒,不断往返于沐爱镇和应急指挥部。
摩托车队出发(摄影:杜卓滨)
连日来,阴晴不定。让本就崎岖的山路泥泞不堪,大点的运输车辆上不了山,救援物资堆积,运输问题摆在面前。
“摩托车呢?来8个小伙子,到镇政府把新到的物资拉上来。”随着落箭村党委书记胡秀能一声呼喊,刚成立1天的“摩托车队”立即站出八个人。车上,一面“沐爱镇古邑义警落箭分队”的旗帜飘扬,8辆摩托车往镇上驶去。
召集:连绵阴雨救援道路泥泞难行
“小伙子们都来出份力”
胡秀能已经记不清这是老乡们第几次下山将物资运输回来了。作为落箭村党委书记,2月8日中午得知灾害发生,胡秀能就想着组织村民支援同镇的金坪村乡亲。
8日下午,连绵的阴雨让道路异常湿滑,加上陡峭的山路,车子上山困难,物资运输困难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落箭村。
车队在运输中(摄影:黄晓庆)
“我们村有义警队,村上的小伙子们可以用摩托车运物资。”说干就干,胡秀能在村里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
担心人数太少,救援力量不够,胡秀能还特地给平时关系不错的几个乡亲打电话:“小伙子们都来出份力。”
响应:车和油都自己出但没说头
“一天跑上百公里,再冷也得上”
一个消息,一通电话,不止小伙子,61岁的老骑手纷纷报到。最终“摩托车队”由21名村民和11辆摩托车组成。骑手们自掏腰包加满油,骑上自家摩托车,按照要求赶到了集合点。
家离滑坡点12公里左右的尹宗强,长年在外务工,本来打算在家休息到元宵节后,再出门找工作。但听到村上召集志愿者,“没得说头,当天我就报名了,9号早上8点过就开始运货了。”
队员搬运物资到摩托车上(摄影:黄晓庆)
尹宗强指着他的摩托车告诉记者,2月9日一天,他往返滑坡点和沐爱镇十来趟,累计跑了一百多公里,除了往山上运物资外,还运输要下山的工作人员,持续到当天深夜。
“早晚特别恼火,冷,气温只有几度,摩托车风大,脸都吹皴了。”尹宗强介绍,弯多、路陡也给运输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尤其是临近现场指挥部的十多个弯,特别恼火!”
记者发现由于临时组队,骑手们只戴了头盔,并没有护膝之类的保暖装备,脸蛋被风吹得通红,有的骑手嘴唇都干裂了。
志愿者骑三轮车运送物资(摄影:伍雪梅)
“运泡面、水,也有肉。”61岁的熊兴丛是车队里年龄最大的骑手。2月8日下午,听说需要人运输猪肉、蔬菜等生活物资,熊兴丛主动请缨,用摩托车搭载了半边猪肉到救援队临时聚集点,供应给救援人员。
接力:有人感冒请假00后队员顶上
“在家闲着还不如来帮忙”
“立正、稍息”。2月10日早上6点半,队员们再次在落箭村集合。有的队员因为前一天淋雨感冒或者临时有事,向胡秀能请了假,很快就有其他村民顶上。
胡秀能拿出一张新名单挨个点名:
“李华锋”
“尹宗强”
“黄成松”……
点完名,他叮嘱队员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听从指挥部的安排”。
清晨6点40分,天还没亮,一支队伍再次出发。
00后的郑明新和罗云川就是队伍中新增的面孔,前一天得知村上派了支援队后,主动报名加入。
物资送到目的地(受访者供图)
罗云川在筠连职业技术学校念高二,平时需要骑车外出采买物品。“学校还没开学,在家也闲着,还不如来帮忙,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他说,家人都支持这个决定,只提醒他注意安全。
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公益行动,郑明兴十分紧张,甚至忘了提前给摩托车加油。在沐爱镇政府拉物资准备返回时,突然发现车没油了,只好找同伴帮忙,直至撑到加油站补充。
爱心汇聚更多人加入
有7旬老人组团送菜,面包店老板连夜送面包
除了摩托车队集结的运输现场热火朝天外,其他救援地如安置点等也汇聚着大量志愿者,无数的爱心在金坪村汇聚。
2月10日上午9时许,在筠连县第二中学临时安置点,由共青团筠连县委搭建的青青儿童乐园帐篷内,青年志愿者正在教小朋友们做手势舞,希望孩子们在娱乐中忘却灾难的阴影。
志愿者接力搬物资(图据宜宾融媒)
兴隆村70岁的郭奶奶,听到孩子们说安置点物资紧张,当即把自家的蔬菜送过来,“儿菜、白菜、青菜这些,不多,一点小心意,只够一人拈一筷子呐。”郭奶奶不仅自己送,还发动本村村民“组团”给安置点背送蔬菜。
“我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想尽点绵薄之力!”筠连县城一面包店的女老板,听说山体滑坡后,赶紧把员工叫回店里,连夜烤了近1000个面包,并组织“跑腿”“外卖小哥”送到救援现场。
2月10日下午16点40分,沐爱镇金龙村一组村民田安金将20多斤腊肉送到救援点后,又送来了一背篼的蔬菜,“救援不停,我就一直送。”田安金称。
当地村民自发送爱心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巡司到沐爱镇金坪村“2·8”山体滑坡事件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25公里路途上,村民们组建了5个后勤保障点,上百村民为救援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村民提供后勤保障(摄影:伍雪梅)
2月10日,记者在筠连县沐爱镇体育馆物资安置点看到,一辆辆私家车、货车接踵而至,后备箱和车厢里满载着受灾群众急需的米、面、油、饮用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连日来不断有来自各地的爱心人士来此处捐赠各类物资,也有周边居民送来刚采摘的新鲜蔬菜、水果等,源源不断的爱心不断涌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村民们眼里的希望和奇迹,正在这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