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的账号无限期封禁了。

很多人的反应是“大快人心”。

此前呼吁封禁张兰的自媒体,估计收获了“革命成功”般的喜悦,也可能收获了为民请命甚至参与创造历史的崇高感。

张兰确有造谣传谣的话,被封禁自然是达成了某种“正义”,很多人正是为这种正义的伸张而兴奋。

我对没有程序的“正义”不反对,也不兴奋。

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张兰账号的不同死因。

有人说是死于造谣,有人说死于平台制裁,有人说死于无形的手。

我认为是死于流量。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对于张兰这样的直播带货商业模式,流量就是金钱,就是生命线。为什么这些年里,她在带货直播这种本质属于商业经营活动中屡屡谈及家庭私事(汪小菲与大 S的婚恋与婚变)?因为这能给她带来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卖货。

拿“明星”家事甚至隐私获取的流量,当然事半功倍。这也注定了它具有更强的“成瘾性”。你聊什么样的话题,能够带什么样的粉丝,你不再聊这样的话题,这些粉丝就会离开。你要留住这些粉丝,就必须继续聊那些话题。粉丝是消费者,也是塑造者。张兰就是这样,慢慢地被流量裹挟,对流量上瘾,难免会加大“剂量”。一些所谓的谣言,会带来巨大的争议,会形成巨大的曝光量,从而带来巨大的流量。这就逐渐走向了危险。

大 S的去世,显然是一泼天的流量,很多自媒体在这个事情上吃相难看吃得沟满壕平。

作为大 S的前婆婆,做流量生意的张兰,如果不吃这一波流量,虽然会显示出“操守”,但会错过一次重大的变现机会。她最终没有按捺住,这简直是一定的。一个商人,面对如此流量若能“坐怀不乱”,才会不可思议。

大 S是这个春节假期末尾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流量话题,几乎引发了全民关注。流量大到超出了张兰的驾驭能力。

难于驾驭,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死者为大,消费死者本来就讨厌,容易激起民愤。于是有自媒体“顺应民意”,历数张兰过往消费大 S的种种“劣迹”。

二是流量太大,就会冲淡舆论的主旋律,消解主旋律该当何罪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有时候比撬门入户后果还严重。

作为自己公司的老大,作为一个常年在自己的直播间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人,张兰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必然是自负的。这种自负容易让她忽视一种现实,那就是,在上述两个因素面前她是不堪一击的。

就像一个健康人容易轻视感冒,然而有些感冒是流感,能要命。

我看有报道说,张兰明确表示对账号被封禁 “不认同、不接受 ”,还在朋友圈发布视频,引用高尔基《海燕》中的名句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喊出 “国家需要我,想喷倒我?做梦! ”

说这话时候的张兰,显然还在自负中没有醒来。

为何如此难以醒来呢?这当然跟个性有关,但或许与粉丝经济、直播带货这种商业模式有关。

粉丝经济、直播带货,我总觉得有点洗脑或传教的味道。那些成功的带货主播,犹如教主一般,告诉粉丝为什么埋单。那些所谓的粉丝,犹如被洗脑了一般让渡自己的消费决策权。我理解教主卖货,那毕竟是一种商业理性,但无法理解那些消费者,那完全是一种无脑的表现。

或许“无脑”是很多人的一种常态。这里说的无脑,可能是懒惰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懒惰是人的天性。

为什么信息传播中算法推荐能够大行其道,因为多数人面对信息是茫然的,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消费,可能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需要有人引领,正如有的人需要“教主”,否则人生一片茫然。

张兰是自己直播间的“教主”。

然而,不管她有 800万还是 1000万粉丝,这是一个巨大的资产,然而,当风云变幻,形势逆转,这些都成了负债甚至原罪。

张兰本是商界巾帼。这些年直播带货似乎让她的事业有了第二春,但她可能没有认识到这种商业模式的病态,以及她被流量绑架的真相。

张兰或许应该好好休息,奈何她说出了“不认同不接受”,一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架势。

你以为你是哪吒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