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有网友注意到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即《哪吒2》)被盗摄、翻译并上传外网。对此,《哪吒之魔童闹海》出品方彩条屋影业的官方账号回应:"已知晓,我们这边会努力处理。"
其实,不止盗摄风险,设备投入与团队安全风险、法律与版权风险等风险在影视创作行业中也如影随形。那么,如果电影遇到盗摄,出品方如何避免"心血付诸东流"?作为风险转移工具的保险,在一部电影从制作到上映期间,又如何为其保驾护航?
遭遇盗摄,风险谁担
据报道,《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多部春节档电影在广受关注的同时,屡遭盗录盗播。在一些电商平台上,部分网店以极低价格非法兜售刚上映热门电影的"枪版"。《哪吒之魔童闹海》曾发布微博提醒大家"请勿盗摄"。
通常而言,电影发行和放映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盗摄者却无视这些规则,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影片资源并传播,这一行为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减少了电影院的票房收入,进而影响到电影制作方的后续投资和制作计划。
那么,一部电影如果遭遇盗摄事件,保险能否进行赔偿?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如遭遇盗摄事件,著作权被侵权费用损失保险可以进行赔偿。著作权被侵权费用损失保险是一种专门针对创意产业的保险产品,其主要目的是缓解著作权侵权给原创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该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广泛,包括音乐、电影、文学、艺术、软件等多个领域。
王函进一步表示,著作权侵权损失补偿保险的保障范围主要包括,赔偿因著作权侵权行为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这包括但不限于因侵权行为导致的销售额下降、利润减少等可量化的经济损失。承担因维权而产生的合理费用,这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用、律师费用、调查取证费用等。这些费用是被保险人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条款予以赔偿。
据了解,对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影保险产品而言,盗摄本身一般不在标准保单的自动覆盖范围内。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超基于此表示,但部分保险公司可能提供相关保险的扩展保障。部分高端保单可能涵盖因盗版传播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如票房损失),但需满足严格条件,例如盗摄行为被司法认定为侵权,且损失金额需通过专业审计证明。
风险多样,已衍生多类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一部电影,从制作到上映,除了盗摄风险,还可能存在人身与安全风险、财产与设备风险、法律与版权风险、制作与资金风险等。
据了解,目前国内影视行业保险除了传统的财产保险以及意外伤害保险外,主要有冠以"影视"之名的影视制作保险。
王函表示,一部电影从制作到上映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制作风险、舆情风险、人身意外伤亡风险、著作权被侵权费用损失保险和技术风险。相关风险目前已有影视人员综合意外险、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保险、影视器材险、影视制作全保险、完片担保(CompletionGuarantees/CompletionBonds)等产品进行保障。
以影视制作全保险为例,其是一款综合的保险产品,它为制片方在财产损失、制作中断以及因造成第三方财产损害而依法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保障。
"我国影视保险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成功案例验证其必要性。"李超表示,2018年,太平洋保险就曾为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提供了完片制作保证保险。2023年,某公司在山东青岛拍摄网络微短剧,剧组工作人员在往楼上搬运HIM6KP灯时,由于意外导致灯具透镜与楼梯台阶相撞碎裂,造成M90摄影器材受损,最终由影视器材险进行了损失赔偿。
影视出品方购买保障电影制作/发行相关的保险的案例并不多。近年来,我国电影业也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多家保险公司开发完成了影视完片保险,如人保财险此前与全球最大的影视完片担保机构FFI展开合作。该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曾指出,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国每年生产的电影中约有70%未能上映,而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无法完成拍摄的现象在中小型项目中更是常见,对于投资方来说这是巨大的投资风险。
具体而言,完片风险包括了影片在制作过程中,由于非意外原因导致的预算严重超支、未按照剧本计划拍摄、无法按期完成或被迫取消,从而不能按照完片协议顺利移交发行方的情况。上述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完片保险的推出势必将推动我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发展,成为打通影视产业链条、提升影视产业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机制。
尚属蓝海,需以创新为抓手
早在2010年,原保监会等联合出台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尤其指出要引导培养和完善文化行业的保险体系。近年来发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政策中,也包含了对影视保险发展的支持政策。
整体而言,针对影视项目的各类风险,目前还处于产品开发的探索阶段。并且,我国目前影视保险业务参与公司少、产品单一、保障范围有限。
"我国目前的电影保险缺乏一个成熟的、针对电影筹备、制作到后期的全流程的风险保障机制。"王函如是表示。
纵观我国影视行业,一直具有"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的复合特点。随着国内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和电影行业壁垒的逐步降低,电影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态势,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然而,这一繁荣景象背后,也为电影行业风险控制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比如,IP电影行业民事纠纷案例层出不穷,数量居高不下。
在知识产权方面,保险则可以成为守护IP的防火墙。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行业作为影视保险发展的主体,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拓展影视行业责任保险的蓝海,进行大胆的探索,尤其立足于我国现状,保险公司尽可能早地占据影视保险市场份额,可具备后期业务开拓的战略优势。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我国电影行业特点,在责任风险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加强电影责任险的险种建设,包括对IP电影特点进行IP电影责任险产品的研发设计等。
王函认为,建议我国建立系统的电影保险制度,将保险作为电影业用来控制风险的常规手段,在参考美国好莱坞经验的同时,也应结合我国电影发展新特点(春节档电影火爆,许多作品都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海外同步上映)进行保险保障机制的建设,丰富电影保险的产品种类,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保险保障。
国内电影相关保险的发展也离不开产品创新之外的两大创新,即体系创新和模式创新。李超认为,国内电影相关保险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保险体系,开发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特色性定制化保险,比如针对虚拟拍摄、AI技术应用等新兴场景设计专项险种,覆盖版权纠纷、数据安全等新型风险。保险公司还可针对虚拟拍摄、AI技术应用等新兴场景设计专项险种,覆盖版权纠纷、数据安全等新型风险。影视行业还可考虑积极吸引险资进行影视投资,通过"保险+投资"模式降低项目整体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