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郑荣翔Lion

最新婚姻登记数据出炉!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较2023年减少了157.4万对;离婚登记262.1万对。


2月8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据官方统计,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创下近40年来新低。

根据《结婚产业观察》整理,2024年结婚登记人数较2023年的768.0万对,减少了157.4万对,降幅明显。与此同时,离婚登记也从去年同期的259.3万对升至262.1万对,增加了2.8万对。


01

创近40年新低!

结婚人数下降趋势难以改变

全国结婚登记数已持续下跌多年。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据为1346.9万对,在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后于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2年为683.5万对,跌破700万对大关,结婚登记对数连续九年下降。直到2023年结婚登记对数上升才结束九连降。


然而,2024年结婚对数创近40年来的新低。

结婚数据的下滑,首先是因为年轻人数量下降。七普数据显示,中国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

其次是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这些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人口形势的发展。

第三,“晚婚”现象突出,初婚人数减少。25-29岁代替20-24岁人群成为结婚主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

2013年-2022年,内地居民初婚登记人数从2386万的高点降至1051.8万人;再婚人数先升后降,2019年达到455.9万人峰值后降至2022年的315.2万人。2005-2022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5.2%,25-29岁从34.3%升至37.2%,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20.7%、9.1%和17.7%。


此外,结婚成本过高,经济压力过大,以及婚育观念的改变,也在影响人们的婚育行为。

当今社会,买房已经成为很多人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部分大城市的房价早已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在部分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导致很多年轻男青年结不起婚。

所以,尽管2024年出生人口可能会因延迟生育等因素有所回升,但从长期看,受年轻人口减少、生育观念变化等影响,中国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数的下降趋势难以根本改变,除非未来实施强有力的生育支持政策以应对这一挑战。

02

挑战前所未有!

婚礼宴会行业如何应对

随着结婚人数的持续下降,婚礼宴会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关键在于如何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首先,婚礼宴会行业需要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客户群体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例如,瞄准二婚市场、老年金婚纪念等细分领域。针对二婚人群,设计私密温馨的婚礼套餐,提供灵活流程;老年金婚庆典则主打怀旧风,融入岁月元素,创造纪念意义,开拓新业务。


其次,拓展多元化业务,提升服务品质与创新是婚礼宴会行业应对挑战的关键。比如在宝宝宴方面可以为新生儿家庭定制满月、百日、周岁宴套餐,增加亲子互动、成长纪念环节,结合仪式感打造的细节服务设计,提升体验与粘性,在有限生育市场中争份额。

在品牌建设与营销方面,婚礼宴会行业同样需要下足功夫。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数字渠道进行精准营销,成功吸引了大量目标客户群体。同时,注重口碑营销,鼓励客户分享婚礼体验,利用好评与推荐扩大市场影响。这种营销策略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还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

第四,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也是婚礼宴会行业不可或缺的能力。运营模式要灵活,优化场地利用,设计多功能厅,实现一场多用;采用弹性定价,依淡旺季、时段等制定动态价格体系,提效增利。

外部加强与婚庆产业链企业合作。与婚庆公司联合开发产品、互荐客源;和旅行社推 “婚礼 + 蜜月” 套餐;与母婴、教育机构合办宝宝宴活动,共享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科技的发展为酒店宴会业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进行营销和宣传,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户。

“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企业可以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和消费习惯,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附加值。

结婚人数的减少、出生率的不断下滑、消费习惯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行业的新格局。面对挑战,从业者需要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定的创新决心,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