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好像分开了一样,一下子就下来了。”2025年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各方救援力量迅速向事发地集结。2月10日,当地天气情况转好,来自消防、武警、应急、安能救援等多支队伍持续抓紧救援。


山路上的“摩托骑士”。

“摩托骑士”自发进山送物资

灾害发生后,当地群众自发参与到救援中。潘勇(化名)在灾害发生两个小时后进入现场,他用摩托车运送人员和物资。“我大概下午两点钟到了那里,从下午两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干了12个小时。”


志愿者将物资送到救援一线。

在这次救援中,像潘勇这样的摩托司机不在少数。他们一次次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把大米、蔬菜、方便面、饮用水等物资送到救援一线。除了事发村庄本村的居民,还有不少从外地赶回家乡的志愿者,也加入了“摩托大军”,进出村的山路上闪现着一辆辆摩托车疾驰的身影。

金坪村邻村村民小郑(化姓)在距离滑坡现场直线距离不到三公里的一处救援点搬运物资。灾害发生时,小郑在家中目睹了山体滑落的那一刻。“山好像分开了一样,声音像打雷。”小郑介绍,当地不少村民第一时间成为了志愿者,大家有力出力。

持续降雨影响救援,专业设备进场持续搜救

据宜宾市“2·8”筠连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介绍,经初步研判,本次灾害因近期持续降雨及地质条件影响,造成高位山体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形成长约1.2公里的碎屑堆积体。滑坡体厚约10米到20米、宽约100米,滑坡方量达到10余万方,目前滑坡仍在持续。

“因为一直还有滑坡发生,为了保障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所以会要求他们短暂撤离,但救援一直在进行。”现场一位救援人员介绍,因为滑坡可能导致山体移位,被困人员所在的位置也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增加了救援难度。

据金坪村的一位村民介绍,救援现场还不时出现滑坡和落石,不过,各类专业救援设备及大型工程机械已及时投入抢险。

2月9日,在前方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中国安能持续投入救援力量共110人、专业救援装备50台(套),主要担负滑坡体开挖、装备进场道路和紧急逃离通道开辟以及边坡险情侦测等任务。中国安能救援队的现场救援人员介绍,2月8日晚间他们就已到达,一批队员携带重型救援挖掘机、生命探测仪、激光位移雷达、单兵图传、便携式无人机等救援侦测装备到一线参与救援任务。他们首先通过使用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对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进行搜索,在确定没有生命迹象之后,再使用工程机械对建筑物进行搜寻,拨开表层的覆盖物,进行深层次搜寻。


筠连县第二中学临时安置点。

安置点24小时供应热水、热饭,有人自发来送餐

灾害发生后,受到山体滑坡威胁的群众被第一时间转移。在筠连县第二中学,有162人被安置在这里。记者了解到,安置点设有安全巡逻、医疗服务、志愿服务、心理咨询、后勤保障、信息报送等服务,配备提供生活必需品等物资,24小时全时段供应食堂,并实时为安置点群众和工作人员提供热水、热饭。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筠连县第二中学安置点,学校专门腾出了一栋宿舍楼来集中安置受灾群众。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安置点工作人员还以户为单位给老乡们安排了房间居住。到了凌晨,当地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为了保暖,志愿者给每位受灾群众都准备了两套被子和褥子。同时,现场还设立了医疗服务点,给群众随时提供医疗服务,并统筹学校食堂24小时给群众供应两荤两素的菜品。


小王在给车贴条幅

家在筠连县城的小王经营了一家小饭馆。2月9日中午,小王在自己的电动汽车后面贴上了“沐爱加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条幅。他说,自己准备了250份盒饭,一会儿送到镇上的安置点去。“尽点绵薄之力吧,我身边的朋友也都行动起来了。”

截至2月9日16时,受灾区域退服基站和受损光缆已全部抢通恢复。目前,受灾区域公众通信网络已全面恢复至灾前水平。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田阳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