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彭茜
搜救人员全力以赴,安置点里保障细致,抢险作业一刻不停……2月10日,四川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山体滑坡救援处置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2月8日11时50分许,金坪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民房被掩埋、人员受伤失联。灾情就是命令。各方力量迅速汇聚于此,搜救失联人员、排查隐患、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开启了一场争分夺秒、绝不言弃的救援。
争分夺秒 救援现场与时间赛跑
灾害发生后不到2个小时,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启动四川省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2个小时后,应急响应升级为四川省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也启动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部视频连线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消防救援总队和现场指挥员,要求迅速核查灾情,调集专业力量和设备全力开展排查救援,同时加强现场监测管控、确保救援安全。调度后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应急管理部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345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川煤队26人携54台(套)装备、中国安能集团45人携22台(套)装备赶赴现场救援。
筠连县第一时间成立下设综合协调、现场处置、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社会稳定、事故调查、宣传舆情、善后处置、心理安抚等9个工作组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全力以赴搜救失联人员,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全面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截至2月9日11时,山体滑坡初步核定已造成10户民房、1户生产用房被掩埋,1人遇难,28人失联,2人受伤(1名轻伤、1名重伤,均无生命危险)。
抢抓黄金救援期,当地组织武警、消防、应急、公安、交通、医疗、通信、电力等救援力量949人,调集挖掘机、消防车、救护车等救援设备200余台次开展现场救援,分10个网格开展搜救排查。
武警四川总队宜宾支队官兵和相关救援力量协同展开搜救工作。覃启摄
灾区现场,阴雨连绵,乱石堆积,道路泥泞,不少树木被连根拔起。武警四川总队宜宾支队官兵冒雨执行人员搜救、群众安置、物资搬运、警戒设卡等任务。武警官兵和地方救援力量驾驶挖掘机,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等设备,在指定区域进行搜救排查。此外,每个搜救小组都配属专职安全员,提前规划紧急撤离路线,确保收到预警信号或发现险情时及时撤离。截至9日18时,武警四川总队共出动救援官兵89人,排查滑坡区域5000余平方米,搜寻到遇难者遗体1具。
“由于受灾地区持续降雨,现场道路比较湿滑泥泞,为救援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全力以赴救援失联人员!”武警四川总队宜宾支队干部张廉皓说。
四川省军区派出前方指挥组持续在一线统筹组织民兵救援行动。8日晚,宜宾军分区所属民兵无人机分队抵达沐爱镇金坪村,利用无人机对滑坡现场进行勘测,采集地形数据并绘制三维模型图,为开展救援工作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截至9日晚,宜宾军分区累计出动民兵120人,排查滑坡区域3000余平方米,发放生活物资600余件(箱),组织民兵为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提供热食上千份。
四川省应急救援总队于2月8日深夜到达救援现场,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和宜宾、筠连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混编成组,负责救援现场10个网格区域的安全管控。
康耀是第9个网格区域的安全员,配备有对讲机、喇叭、喊话器、彩旗等。他随时观察周围的情况,一旦有危险发生,将及时向现场救援人员进行提醒。
滑坡体上,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从下至上对垮塌废墟和滑坡体进行搜索,对关键点位进行标注,然后对废墟现场进行浅表搜救。
“作为第一搜救小组,我们持续工作到9日13时,才按照命令轮换休整。”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航天路特勤站副站长聂际来说,受现场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的制约,很多救援器材要靠大家肩扛手提运送到现场。
截至目前,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共调派9个支队464人参与救援工作。消防救援队伍采取人工搜索、仪器搜索和搜救犬搜索等方式共搜索2万余平方米。
暖心安置 受灾群众能吃饱睡暖
2月9日7时许,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燃面、包子和鸡蛋送到筠连县第二中学安置点群众的面前,162名受灾群众吃上了灾后的第一顿早饭。
妥善做好转移安置,宜宾市筠连县已累计安全转移疏散群众95户360人,并将筠连县第二中学设置为临时安置点,以户为单位安置41间162人。安置点设有安全巡逻、医疗服务、志愿服务、心理咨询、后勤保障、信息报送等服务,配备提供生活必需品等物资。此外,安置点设有24小时全时段供应的食堂,实时为群众和工作人员提供热水、热饭。
“青青儿童乐园”内,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人民网 赵祖乐摄
老人和孩子备受关注。捏彩泥、玩魔方、下象棋……9日18时许,安置点内,吃过晚饭后的孩子们聚在了一处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玩耍,这是由共青团宜宾市团委、筠连县团委共同搭建的“青青儿童乐园”。
“今天凌晨3点半,我们就在宿舍楼的过道里搭建起了儿童乐园,后来人太多坐不下,我们才搬到现在的帐篷里。”共青团宜宾市委副书记汤冰霄说,经过初步统计,他们发现安置点内18岁以下的青少年接近20人。为了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他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资,包括图书、玩具、玩偶、五子棋等物品。
汤冰霄介绍,在“青青儿童乐园”内,每个区域都配备了2名“童伴妈妈”以及6名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将为灾区儿童带来特色课程,组织手工、绘画等活动,丰富孩子们在安置点的生活,让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
“安置群众中老人小孩比较多,工作必须更细一些。有老人心情低落,我们就拉着他烤火取暖、聊天宽心;有孩子的家庭,我们还安排了大学生志愿者陪护孩子。”筠连县沐爱镇荷花社区党总支书记贾芹说。
8日山体滑坡发生后,贾芹迅速和社区党员干部组成党员先锋队,带领社区群众和志愿者来到安置点安排布置。当大部分安置群众房间的灯已熄,贾芹还在帮助夜里抵达安置点的受灾群众领取物资、整理床铺,一直忙到凌晨。
可以看到,目前安置点的物资保障充足,针对部分老年人的需求,安置点还添置了坐便椅、轮椅等。
守望相助 做救援人员坚强后盾
“看着大家都在连夜抢险,我们也想出份力。”2月8日下午,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二组村民毛俊付、毛俊超两兄弟自发将自家民房提供出来,用作“临时厨房”。
洗菜、切菜、炒菜、打饭……武警、消防、民兵等救援队伍炊事班成员架起行军灶,他们与自发赶来帮忙的一二十名村民配合紧密、流水式作业,让救援人员吃上了有菜有汤、荤素搭配的热乎饭菜。
“临时厨房”里,救援队伍与村民一同制作饭菜。郑鹏摄
大雪山镇距临时指挥中心仅30分钟车程,该镇党委书记郝猛这两天一直在一线忙碌。郝猛介绍,从2月8日晚开始,该镇有60多人和6辆车投入后勤保障和应急救援,为临时指挥中心和安置点提供安置保障服务。“镇上的村民自发捐菜让我们送到这里,希望能为救援出一份力。”
9日,来自大雪山镇的翁先生和陈波捐助了328斤猪肉及10吨莲花白、白菜、青菜等新鲜蔬菜。翁先生说:“救援人员战斗在一线很辛苦,给他们送点物资,让他们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而老家就在附近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孟友均表示,“我家在滑坡点附近,公司在浙江,这次送些大米、蔬菜、肉,还带了几个厨师,救援队伍很辛苦,想帮他们改善一下伙食。”
与此同时,来自附近多个乡镇的群众也纷纷捐赠了大米、蔬菜、饮用水、方便面等物资。现场工作人员说,村民们大多是默默送来物资,放下就走,根本就来不及登记。大家表示,在无情的灾害面前,每个人都想出一份力,只为共渡难关。
就在此刻,源源不断的爱心和温暖在这里汇聚,成为支撑救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