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运路上他们护航:登机桥靠接误差以厘米计 4千违禁品图像烂熟于心(引题)

巧手搭“桥” 火眼识物(主题)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妍/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图 统筹:何超、黄婉华、陈雅诗

她——胆大心细、熟能生巧,操作按钮、手柄举重若轻,如打靶心般精准、雕花般细致。他——火眼金睛、匠心筑梦,最快肉眼用5.5秒就能辨别出30张身份证的真假。他们是白云机场春运路上“护航人”的两位代表,他们分别是登机桥操作员颜健敏和安检中队长陈玉烘。

春节假期,白云机场日均航班起降千余架次,日均客流量超过24万人次。飞机的每一次安全起降,旅客的每一次平安出行,都离不开成千上万名像颜健敏和陈玉烘一样日夜坚守平凡岗位的民航工作者。

姓名:颜健敏

岗位:白云机场登机桥操作员

胆大心细 3500公斤登机桥靠接误差不超5厘米


颜健敏示范精确操作登机桥对接飞机舱门。

今年是颜健敏在白云机场工作的第20年。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经常和机械打交道的颜健敏,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的双学士,主修经济学、辅修法学。

“当年大学毕业来到白云机场时,原先也以为会被分去办公室做行政工作,没想到当上了一名‘桥手’。可能有的人觉得机场地勤工作岗位不光鲜又辛苦,而我却觉得,每个岗位都有闪光之处。我自己也从做好本职工作,到成为徒弟们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岗位也能出青年工匠,我将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投入到工作中,希望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做好民航服务。”对此,颜健敏想得很通透。


颜健敏

作为一名登机桥操作员,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停泊近机位的飞机提供靠接、撤离登机桥服务。她用了两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这份工作的要求:“胆大心细、熟能生巧。”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减少旅客等待时间,飞机落地后,白云机场登机桥“桥手”靠接窄体航空器的标准时间是85秒。而在这短短的85秒,“桥手”要操作设备,控制靠接速度、桥头角度、桥体高低,避开危险源,精准连接廊桥和飞机,将误差控制在5厘米内。

颜健敏表示:“连接候机楼和飞机之间的登机桥重达3500公斤、长45米,因此我们操作这个重机械一定要胆大,同时要有打靶心般精准、雕花般细致,要避开不同飞机机型的不同危险点,以最精确的位置和高度实现安全对接。我们是以厘米来测试精准度的。其次就是我们需要多练习,开桥一两个月你就可以学会,但是真的要做到快和准,没有捷径,只能反复练习,合格的登机桥操作员就是这样‘量’出来的。”

颜健敏用20年的青春,实现了从普通“桥手”到业务“巧手”的蜕变。尽管每次登机桥靠桥操作只用短短85秒,但准备工作却丝毫不能马虎,要提前对污渍、水渍、灯光、空调、各个功能键进行检测。如果遇到雷雨天气或者航空管制,等待的时间超过一小时的情况也会发生。一名“桥手”日常工作量20个航班左右,每天的步数至少1.5万步。有时中午高峰期需连续靠接七八架飞机,午饭也常不能按时按点吃。

熟能生巧 从业20年她从普通“桥手”变业务“巧手”

在颜健敏20年的职业生涯中,有不少难忘的经历,比如她曾担任南航首架A380飞机的登机桥操作员。2014年,她参加广东省第一届登机桥操作技能大赛,获得全能项目第一,被授予“广东省技术能手”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颜健敏的大量工作时间会用来指导队员,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向徒弟们进行“传帮带”,遇到航班起降高峰期,她也会在停机坪边上待命,随时准备出发。

颜健敏说:“基层很需要既熟悉技术,又懂得沟通的人,我恰好有这两种能力,于是我主动承担起内训师的工作,传授经验和技巧。”

2019年的全国民航登机桥操作员大赛,颜健敏作为广州白云机场地勤代表队的教练,带领一支“娘子军”突出重围,获得了团体项目第一,多个单人项目第一,这位资深的技术能手“冠军”带出了新的技术能手“冠军”。

颜健敏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她说:“广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同时又保留了烟火气。在广州生活非常舒适,这里对多元文化包容性很强,在机场经常能遇到五湖四海的朋友,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在广州生活的美好。”

颜健敏说:“白云机场未来将成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双航站区、五跑道的超级枢纽,我们要实现枢纽能力和枢纽能级的同步提升,面对诸多挑战。但是对于求变创新,我们充满信心。”

在她看来,这种信心来自政策的有力支撑,如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民航局加快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都明确白云机场全方位门户复合型枢纽定位。同时,这种信心也来自国内民航巨大的市场潜力。

姓名:陈玉烘

岗位:白云机场安检员

安检能手 熟记五万幅空包图四千幅违禁品图


陈玉烘

凌晨两时许,正是许多人酣睡之际,陈玉烘在起床洗漱后,准备出发上班。乘上3时10分的单位班车,大约半小时后他抵达白云机场航站楼。春运期间,白云机场的安检通道提前到凌晨4时开放,上早班的陈玉烘,需要提前到岗进行准备,工作到13时30分左右下班。

在安检X光机工作台前专注操作的陈玉烘,穿着一身整洁的工装。这身行头是他工作多年的“标配”,见证了他在民航安检专业领域的付出和努力。从一名普通飞机监护员成长为行业内有名的“安检能手”“金牌工匠”,离不开“匠心”。

2010年,陈玉烘怀着“蓝天梦”入职白云机场安检护卫部。当时,被分配到安检飞机监护大队的他,在一次次守护航班起降中,萌生了“挑战自己,走技术专长”的想法。他说:“我始终认为,在‘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抱着笨鸟先飞的态度,狠下苦功,是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

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反复练习。凌晨的早班车上,有人昏昏欲睡,也有人盯着手机听着歌。坐在车上的陈玉烘也在看手机,但他手机里播放的是白云机场“微课堂”的安检业务教学视频。痴迷于岗位技术学习的他,有空就会拿起违禁品做摆包训练,握着探测器来隔空比画。为了能第一时间精准判断出安检过机物品,他还专门买书研究化学成分与元素周期表。

为了争取更多的练习时间,在2017年全国民航安检技能大赛前3个月,他总共就休息了五六天。50000幅空包图,4000幅违禁品图像,他都烂熟于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陈玉烘和3名同事一起获得全国民航安检技能大赛团体优胜一等奖。在那次全国重磅级的赛场上,陈玉烘在连续4天的比拼中,超越43支民航机场代表队、172名同台竞技安检员,一举摘得个人全能第一名。

短短几年,“死磕”专业技术的陈玉烘,终于从一个业务门外汉转变为业务能手。

火眼金睛 仅用5.5秒辨出30张身份证真伪


经过多年的历练,陈玉烘已是业务能手。

多年的学习训练,让陈玉烘练出了“火眼金睛”的本领。机场的安检,涉及证件检查、旅客人身检查、行李物品检查等。在一次业内技能比赛时,他只用5.5秒,就辨别了30张身份证的真伪。

对于不能携带上飞机的各类违禁品,陈玉烘一清二楚。他表示,日常旅客过安检通道被发现携带的违禁品中,火种是最为常见的,有的打火机形状怪异,伪装成小茶壶、项链、手电筒、数据线等,但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如今的陈玉烘,成了同事们眼中安检业务问题的“北斗导航”,各项安检规章制度可以脱口而出。他还完成了从技术能手到业务教员的身份转变,从台前走到幕后,他向年轻同事倾囊相授,是徒弟们眼中的“大师傅”。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他的学员在安检业务技能竞技的舞台上也大放异彩,获得业务技能竞赛的好成绩。

陈玉烘说:“春运40天,是白云机场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春节留守岗位能保证旅客平安顺畅出行,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陈玉烘是潮汕人,在广州读书工作生活已经17年,他的爱人也是白云机场一名安检员。夫妻俩是同行,对于工作的辛劳能彼此理解。上小学的孩子,乖巧可爱,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

来源:广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