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先生是家里的老三,上面有一个哥有一个姐,他跟哥哥关系特好,可就人生来说,哥哥和卢先生选了完全不同的路。

哥哥比卢先生大五岁,读了一个相当于国内大专的文凭,毕业去了一间做滑雪索道设备的公司实习,地点在阿尔卑斯山里的一个小城里,也是在那里认识了嫂子。

那是家奥地利公司,实习结束正式聘用了哥哥,还调他去了奥地利总部,不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工资比法国高很多。

这时哥哥和嫂子的关系也很稳定了,一起去了奥地利,结了婚,怀了老大,可只住了两年,哥哥就辞职回法国了,定居在阿尔卑斯山里的一个小城市,在一间大型重工厂里,做了工业绘图员。

山里工作岗位少,上升空间小,几十年,哥哥也不过是从普通绘图员做到资深绘图员,进不了管理层,工资跟在奥地利时,没法比的。

嫂子在当地市立图书馆做管理员,城市太小,每周只做几个半天,很轻松,但工资就不能多谈了。



幸好法国十八线的小城,房价很低。

最初他们买了个底层,采光不太好,但带一点小院的公寓,后来,在小城中心,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了一个十三世纪,破到跟历史遗迹差不多的石头房子。

那时,我刚跟卢先生在一起,记得特别清楚,哥哥给我们算了一笔“大账”。

因为买了这个“房子”,他们每月要:付两份贷款+购买建筑材料+一家四口的日常开销,尤其两个孩子都已经上了小学,导致他们每月都是负数。

哥哥把他们的积蓄,平均分成若干份,每月拿一份补贴家用,这样大概能坚持19个月,所以他必须要在18个月内,把那堆墙修成一个可以四面不漏风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先搬进去,内装慢慢搞,然后把他们现在住的公寓租出去,就可以缓解危机。



再过些年,公寓贷款还完了,他们还有一套收租的公寓,否则就只能把公寓卖掉,可他们小城的房子也没那么好卖,若卖不掉,就只能破产了,前功尽弃了。

法国装修人工费很贵,周围有挺多朋友也这样做的,毕竟人一辈子,房子都是大事,若能倒腾出一套房子来,自然皆大欢喜。

然而哥哥那番话,让我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是:金额。

无论是他们两个房子的贷款,还是他们十几年的存款,都出乎我意料的低,为了几万块,就开口闭口说破产,这日子真的挺拮据。

法国的好处是,家人之间不会开口借钱的,我们也就听听罢了。



那几年,我们看着哥哥宛如一只蚂蚁,天天日日,奔波劳苦,咬着牙拼命干。

周末和节假日,全年无休,即使工作日,也是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到工地,做到八点洗澡换衣服上班。

反正不是管理层,一周就工作35小时,每天16点打卡下班,四点半回到工地,继续做到晚上八点。

就这样他们四口在第16个月的时候,就搬了进没有墙面,没有地板,比毛坯还毛坯的房子里,然后继续干。

整个工程大概持续了两年半,除非个别一个人实在做不来的,比如吊大梁,老丈人会来帮下手,其他所有的:水电泥瓦木匠,全是哥哥一个人做的。

可惜当时网络没有那么发达,否则干活时,支台手机在旁边,估计可能变成改装博主吧,真的很能干。

可即使公寓保住了,哥哥和嫂子也没有很宽裕,毕竟贷款还没有还完呢,我们在国内住了十年,邀请了很多次,他们一直都没有来玩。

他们并不是不喜欢旅行,这些年也去过越南,印度这种庞大的目的地,但他们去国外旅行,一定要跟厂里工会买旅行票。

这也是法国工会的一大福利,本来折扣就低,然后工会还能给每个员工家庭,再补些钱,所以说来说去,还是为了钱。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无论是我还是卢先生,包括婆婆,大家都不怎么赞同哥哥的选择!所有人都觉得,当初他应该留在奥地利!

毕竟,在过去普世的认知里,大家都觉得人生应该像卢先生那样子:认真读书,做工程师,进大公司,去国外工作,步步攀升,成为管理层……才是更加成功和辉煌的正途。

婆婆不止一次地给我们讲,当年哥哥辞职时,不仅他的顶头上司,甚至上司的上司还专门找他谈过话,说是工资可以再讨论,还许诺,先踏踏实实在奥地利干几年,然后会找机会把他派回法国,生活一定比现在好多了!

大家也都知道,离开奥地利,是嫂子的意思,她也不是针对奥地利,只不过她是那时法国不多见的独生女,坚持不住在离自己父母太远的国家里。

我也问过哥哥,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家庭是我最看重的东西,所以我选了另一条路,也许没那么精彩,但比较宽,容得下两个人一起朝前。”

好吧,不得不说,法国男人还是懂得浪漫的。



这样一晃大半辈子就过去了,去年,因为侄子参加了一个全马比赛,哥嫂一家都来了巴黎,可这次再见,让我们没了审视,全是羡慕。



有什么比住在阿尔卑斯山里,更适合运动的地方呢?

冬天滑雪,春夏秋三季徒步,攀岩,骑自行车……他们全家不仅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而且都练到了专业水平。

哥哥爱骑自行车,已经参加过几次Paris-Brest1200公里无间断自行车大赛了。2023年的那次,他连续骑了七十多个小时,在六千多个参赛者中,他能排进前800。



2023年巴黎,哥哥刚骑完76个小时的自行车

更厉害的是侄子。喜欢跑步,尤其百公里越野,现在法国比赛,他能跑进前30名!欧洲比赛,能跑进前50,要知道,百公里的黄金年龄是在30岁之后,26岁能跑出这成绩,相当亮眼。

这年轻,这帅,这成绩,居然没赞助,最大的压力就在于,平均每月要磨平一双两百欧的专业跑鞋,怎么办呢?



好吧,此处打个小广告,定期参加法国,欧洲,包括全球各大顶级跑步赛事,想投广告,来私我啊,毕竟咱自家的孩子,婶婶我要支持。



虽然,从财富累积,社会地位这些世俗角度上来说,哥哥嫂子看起来是不如我们。

当年如果留在奥地利,工作的确会有更大的发展,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住更好的酒店,坐更高的舱位……然而这些,也都意味着更加忙碌,更多的压力和更少自我的时间。

回到法国,他们日子虽然紧,但不焦虑,除了修房子那两三年,哥哥这辈子过得悠闲极了。

这么多年,他们无压力有运动,那身体状态,那精气神,真的比我们好太太多了!让我羡慕不已。

所以人生的一切,都自有价格,取舍自需。

尤其,这几年,哥哥嫂子的孩子都大了,住在十八线小城里,他们从没卷过教育,一路公立学校散养到大,从没给教培付过一分钱,更别说什么国外的夏令营了。



从没有父母的死命托举,两个孩子自然没上什么精英名校,儿子读了一个跟技术有关的专科,女儿在体育大学考了攀岩教练证,后来又考了法国铁路局的管培生,工作的确有点无聊但独立,业余时间会去带个攀岩课,也挺开心的。



现在总听人说,工作不好找,其实,不好找的,那是光鲜亮丽,一个月几万块的金领高薪,一路鸡上来的娃,挤破脑袋,卷到原地蒸发,可若只想找份普通工作赚份普通工资,再有点技术加持,并不是太困难的事,这道理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总有人在问,为什么欧洲,法国人这么有松弛感,其实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社会已经基本定型,每个人都已经客观且明晰地认命:“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的事实”。

认命之后,会过得每况愈下,很不好么?

并不会。

看哥哥和嫂子就知道了,社会发展的结果就是,普通人们虽然不再会有大富由天的机会,但却还有小富由俭的可能。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健健康康,三餐四季,平平安安地度过自己一辈子,又谁能说这不幸福呢?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想要跨越自己出生时的阶级,其实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所出的国家或地区的整体性经济腾飞,譬如二十年代的纽约,九十年代的中国,就像前一阵大火的《小巷人家》演得那样,时代的红利,最最好吃。

第二,新的行业横空出世,比如几个世纪前的工业革命,上世纪的互联网,或现在的人工智能……不仅是大的类目,甚至包括每个类目中,再分出来的细目,都会带出一批吃到红利的人。

如果没有这两种前提,仅靠自己的努力,就想逆天改命,真的非常困难。

沧海一粟,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体力,精力,能力,毅力,都很有限,究竟是孤注一掷,全部用来去卷去鸡,呕心沥血地去成就自己,还是做一份平淡工作,粗茶淡饭,然后默默无闻,自由自在,恣意妄为地活着呢?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两种在根本上对立的价值观,然而现在我终于明白孔子说的:“五十知天命”,所谓“知天命”,就是明白究竟有哪些是不能被人力所控制的事情。

在能够努力的时代,努力;在只能躺平的时期,躺平;人生选任何一条路,都是充满了遗憾与艰难,然而智者会选择顺势,让一切变得简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