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徐勇从放在店里的一堆磁带中找出其中一盘,轻轻打开盒盖后,将磁带放入摆在店内货架上的一台老式收录机内,摁下播放键后,耳边响起那首不知听了多少遍的歌曲:“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这个录音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买的,现在已成老古董。”徐勇指着那堆磁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好些磁带“掉粉”了,播放起来要么卡带,要么音质已失真。“陪了我30多年,舍不得扔掉,留着当个念想吧。”
徐勇珍藏的磁带。李光英摄
徐勇今年56岁,因自幼身患残疾,他的双手双脚畸形、无法伸直,只能撑着拐杖走路。
为了给徐勇治病,在他三岁时,父母向亲戚借了钱,带着他四处求医,但治疗效果不理想。“抱怨没有用,人总要学会接受现实。”面对生活的挫折,徐勇从未自暴自弃。
进入学校后,他努力学习,起初连握笔都困难,但他没有放弃,用双手配合写字。经过坚持,他不仅克服了困难,还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字,“那时候,女同学们看我字写得好,还经常找我帮忙抄歌词。”
徐勇小时候和父母住在一个文工团大院里,天还没亮时,总能听到邻居练声。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徐勇开了一家音像店,主要经营VCD、DVD、磁带、光盘等商品,因为这些物品轻便易拿,适合他的身体状况。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徐勇总能向顾客介绍每一张专辑,生意也因此做得有声有色。
进入网络时代后,人们转为用MP3、手机听歌,徐勇音像店的生意下滑得厉害。那时候徐勇结婚有了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还要继续,徐勇便把音响店关了,又重新找门面,开了现在这个杂货店,并向个旧市烟草专卖局申请,成为了一名零售户,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一开始,杂货店的生意不温不火,这让徐勇很是发愁。个旧市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增加了拜访频次,指导他合理备货、帮助他做好商品陈列,慢慢地,杂货店的生意逐渐稳定。2024年以来,个旧市烟草专卖局把徐勇等14户残疾、困难零售户纳入党员“一对一”挂钩帮扶名单,利用节假日进行走访慰问,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一早,徐勇便在店里忙活着。李光英摄
生意稳定后,徐勇有了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音乐与书法中。闲暇时,他会将自己喜欢的歌曲精心录制到磁带里,并细心标注名称和类别,整齐地陈列在货架上。一盘盘磁带、一首首经典老歌,常常吸引路过的外地游客驻足拍照、欣赏。每当有人对音乐表现出兴趣,徐勇总是热情地与他们交流,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这些年,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徐勇却总能保持乐观开朗,他不仅自食其力,还力所能及地帮助邻里,比如免费充电、接收快递、寄存物品等。
去年,徐勇的儿子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日子越过越好,徐勇很是知足,“有些先天性的东西我决定不了,但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态度。”(李光英)
来源:红河州烟草专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