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类短信和话音营销催收行为的通知》。该通知旨在进一步规范江苏省内金融类短信和话音营销催收行为,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保障金融类信息服务的合规需求。

近年来,部分金融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过度营销和违规催收行为。“三部门发布通知,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不正当的金融营销行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金融环境。也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增强公众对金融行业的信任度。”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向钛媒体App表示。

《通知》明确要求,金融企业必须在金融管理部门许可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短信和话音营销催收活动。未经金融企业书面委托,各类信息发布平台不得为其开展相关活动。电信企业需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方可为金融企业或其委托的合作单位提供短信和话音服务。此外,电信企业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审查金融企业的业务许可证或合作单位受金融企业委托的相关文件,不得为无相关业务许可或委托证明的主体提供服务。

同时,《通知》对金融企业的短信和话音营销催收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需尊重用户接收意愿,严格规范催收行为,加强合规性自查,规范委托合作管理,告知债务人。电信企业在为金融企业营销和催收业务提供短信和话音服务时,也需遵守以下要求:标注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提供拒绝接收方式,确保信息保密,不得泄露债务人信息或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其他用途,规范外呼行为,根据用户登记接听意愿,规范金融营销和催收电话外呼行为,做好非应邀商业电子信息的判定和处置。

《通知》要求建立营销催收号码名单库同步机制。金融企业需全面、准确统计本单位自用及委托合作单位开展金融营销催收的短信和话音业务号码,并汇总号码相关信息。报送信息包括使用的发送号码、每个短信端口号码服务的金融企业或委托合作单位名称、每个短信端口号码归属的电信企业名称及合作期限等。各金融企业需指定专人担任规范短信和话音营销催收工作联络员,负责向对口金融监管部门通报报送,并实时更新金融营销和催收号码及联络员名单信息。

此外,通信管理部门在工信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建立金融类短信和话音服务和催收专用号段,电信企业和金融企业可依法依规申请专用号段内的号码,或上报已有号码,并严格按照承诺的用途使用号码进行金融类短信和话音业务。电信主管部门汇总各金融管理部门报送的营销和催收合规号码名单信息,以及金融营销和催收专用号段使用信息,共享至省内各基础电信企业和终端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这要求金融行业在合规性方面进行重大调整,金融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更新内部流程和制度,建立健全的营销和催收行为规范,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符合监管要求。

付建举例,金融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营销和催收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确保营销和催收行为的合法合规。此外,也需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最新的监管政策和要求,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符合监管要求。

“未来,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他们的营销策略,以确保其符合新的规定,这会推动金融企业更注重服务质量,而不是仅仅依赖营销手段来吸引客户。金融企业需更注重与客户的互动方式,以避免过度打扰客户。”付建认为。

在上述人士看来,为了适应新的监管要求,金融企业应该积极利用技术创新,比如开发新的数字营销策略,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减少不必要的营销和催收行为。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偏好,精准推送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营销的精准度和效果。金融企业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确保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孙骋,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