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0 日上午 10 时,湖北武汉,天空阴霾,细雨如丝,一场庄重肃穆的遗体送别仪式,在低沉的哀乐声中缓缓举行。人们手持白花,面色凝重,目光紧紧追随着灵柩,满含沉痛与敬仰,送别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他的离去,宛如一颗巨星悄然陨落,在人们心中砸出了无尽的悲伤与思念,我们之所以深切哀悼,是因为他的一生,早已与国家命运紧紧交织,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传奇。



回溯到 1958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一片朝气蓬勃却又满目疮痍。然而,国际形势却严峻得如同寒冬的冰窖,西方国家凭借着先进军事技术,对我国虎视眈眈,核潜艇,这一国之重器,瞬间成为了我国国防安全的关键防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黄旭华院士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接受了核潜艇研发的使命。从那一刻起,他隐姓埋名,如同潜入深海的潜艇,消失在了家人和朋友的视野中,这一去,便是整整 30 年。



在这漫长的 30 年里,黄旭华与家人聚少离多,他只能将对家人的思念深埋心底。家中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时,他正在核潜艇研制的关键阶段,每一个数据、每一次试验,都关乎着国家的安危,他咬着牙,强忍着泪水,坚守在岗位上。当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他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对着家乡的方向,长跪不起,那颤抖的身躯,承载着无尽的愧疚与悲痛。

科研之路,布满荆棘。当时,技术被国外严密封锁,科研条件极其艰苦,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没有参考资料,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成员,就用最原始的算盘和计算尺,夜以继日地计算数据。昏暗的灯光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算盘珠子的碰撞声,如同激昂的战歌,奏响了科研的序曲。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他们反复核算,不眠不休,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验证一个关键数据,团队成员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反复核算。黄旭华亲自参与其中,眼睛布满血丝,却依然紧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当最终确定数据无误时,大家欢呼雀跃,黄旭华却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泪水悄然滑落。这一刻的泪水,饱含着太多的艰辛与不易。

核潜艇的核心舱室设计,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黄旭华带领团队成员,反复研究论证,一次次推倒重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为了测试核潜艇的水下性能,没有先进设备,他们就靠土办法进行试验。黄旭华回忆道:“我们当时就用最原始的方法,用皮尺量、用磅秤称,一点点地把数据测出来。”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攻克了核动力、水滴线型艇体、水下发射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那一刻,黄旭华望着眼前的核潜艇,泪水模糊了双眼,这是他和团队多年心血的结晶,也是国家走向强大的见证。

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实现了毛主席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的伟大誓言。

从1958年组建团队到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只有短短不到13年的时间,这对于经验全无的中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而直到今天,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也只有6个。

1988 年,62 岁的黄旭华迎来了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稍有不慎,就可能艇毁人亡。但黄旭华没有丝毫犹豫,他要亲自参与试验。在潜艇缓缓下潜的过程中,艇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巨大的水压让艇体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被压垮。黄旭华镇定自若,他的眼神坚定而专注,时刻关注着各项数据。当潜艇成功完成深潜试验,浮出水面的那一刻,整个试验场沸腾了。

黄旭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地握住身边同事的手,声音颤抖地说:“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这一刻,他的泪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交代,也是对自己多年付出的最好回报。

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危险也在一步步逼近,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终于,核潜艇成功完成深潜试验,缓缓浮出水面,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随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黄旭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我们终于成功了,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功劳,也是国家的骄傲!” 这一壮举,不仅是对技术的自信,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当,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 “以身许国”,什么是 “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

几十年来,因为黄旭华院士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总量飞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科技领域多点开花,5G 通信、高铁技术、航天探索等引领世界潮流。在国防领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的存在,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坚实的话语权,保障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黄旭华的一生,是与中国科技发展同频共振的一生。几十年来,因为黄旭华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部分领域超越的伟大跨越。在经济领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科技领域,5G、高铁等技术让世界瞩目;在国防领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让我国的国防坚如磐石。

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享受着先辈们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幸福。我们怎能不感激黄旭华院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