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愈加严重,全球教育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巴西政府决定从2025年开始实施全面的校园禁用手机政策,旨在帮助学生远离手机,解决课堂上专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保护儿童免受网络霸凌。这项政策不仅仅是简单的禁令,而是通过赋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足够的自主权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展现了巴西对教育未来的深刻思考。
在巴西,尽管许多学校已经有禁止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规定,但今年的政策升级为全面禁用手机。这一政策背后不仅是对学生专注力的关心,更是对学生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视。随着手机禁令的实施,学生们开始减少在课间玩手机的时间,而更多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一变化在一些学校里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学生们发现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社交活动不再被虚拟世界占据。巴西学生胡安就表示,禁令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与同学们的互动也变得更为真实和直接。相比以前沉浸在社交网络中,现在他们更加关注周围的人,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禁用手机的另一个积极效果是减少了网络霸凌的发生。网络霸凌早已成为全球教育体系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社交平台盛行的今天,很多学生通过网络遭受恶意攻击和心理伤害。手机禁令的实施无疑减少了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恶意评论、侮辱和排挤的可能性,学生们更多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动。巴西学生黛博拉也表示,在禁令实施后,她和同学们之间的对话更多了,而不再是手机和耳机的世界。禁令让他们更专注于彼此的互动,也减少了网络上的负面影响。
然而,巴西的这一政策也并非没有争议。手机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家长和学生可能会对这一禁令产生抵触情绪。毕竟,手机不仅是娱乐和社交工具,也是获取学习资料、与家人保持联系的重要工具。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同时,学校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替代方案,确保学生能够继续在学术和个人生活上使用信息技术,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信息化逐步深入的今天,手机作为连接外界的重要工具,其禁用可能让一些学生感到与社会脱节。如何平衡禁用手机和保证学生与社会接轨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手机带来的积极影响,而非过度沉溺其中,仍然是巴西教育体系需要思考的课题。
此外,巴西的这一政策也让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者开始反思如何在教育中平衡技术与人的关系。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学生手机成瘾的问题,法国早在2018年就实施了类似的校园手机禁令,而中国的某些城市也出台了类似政策。巴西的这一禁令虽然尚处于实施阶段,但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如何通过限制科技产品的使用来重新找回教育中的专注力和真实互动。
尽管巴西的禁令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它是否能够长时间维持其效果,是否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还有待观察。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手机禁令虽然能够短期内解决部分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控的能力,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地使用手机和其他科技产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足够的自制力,能够在科技带来的便利与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巴西的这一禁令为全球教育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面对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它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解决方案。禁令的实施无疑有助于解决一些当下的教育问题,但其长远影响仍需要不断评估。未来,教育体系是否能够在数字化时代保持健康的发展,如何处理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将是全球教育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巴西的这一尝试,或许只是全球教育改革中的一个起点,未来各国可能会有更多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