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青岛短道速滑运动员公俐火了。在哈尔滨进行的亚冬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项目中,凭借公俐关键时刻的超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击败宿敌韩国队,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冬会短道速滑项目中拿到的第二枚金牌,也是青岛在亚冬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作为青岛短道速滑队成立后的首批队员之一,这些年经历了不少大赛磨炼的公俐正成长为国家队的栋梁,她已将目光瞄向了明年的米兰冬奥会。
右二为公俐
无数次的“超越”终于实现
走上女子3000米接力赛场的公俐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就在前一天,她和队友丢掉了看起来应该稳拿的女子1500米项目的金牌。虽然接受采访的时候,公俐会强调,自己作为职业运动员早已习惯了输赢,但主场作战的压力还是让她有些紧张。
赛前接受采访时,公俐倒是显得神色平静:“这次比赛没有什么压力,因为我觉得我也不怕,就去跟对手拼,做到自己最好,能争取最好的成绩。因为短道速滑这个项目充满意外、精彩、奇迹,我觉得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谁是赢家。”
女子3000米接力赛场依然是中韩选手的对决。此前20多圈的激烈拼争更像是铺垫序曲,最后一圈前,被压制在第二位的公俐在仅剩半圈抵达终点的时候,利用最后一个弯道的机会,奏响了本场对决的最强音。她躬身向前、奋力一探实现反超,不仅将韩国队的金吉莉甩在身后,也顺利冲过终点拿到金牌。
冲过终点的公俐高举双手、奋力呐喊。“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我现在回想起刚才超越韩国队的那个瞬间,我自己感觉都非常震撼……我也不敢相信自己做到了!”
赛后,公俐和队友高举五星红旗绕场庆祝。当被媒体问及接到最后一棒处在第二位是什么心情时,公俐透露,自己在接棒后一直在寻找机会超越韩国选手金吉莉。“她(金吉莉)在前面滑得也很急,似乎非常害怕被超越,我心里就更有底了,其实平时在训练中,我们也练习了无数次。包括在比赛前,我无数次在脑海里设想过,如果在接棒时我排第二位,我要怎么去超越,很高兴我们实现了。”
如愿拿到了女子3000米接力的冠军,弥补了前一天丢掉1500米冠军的遗憾。赛后的公俐乐得合不拢嘴。“我觉得没有遗憾了,算是超出预期,大家最后都激动的哭了。这块金牌会激励我们在之后世界杯和备战米兰冬奥会的过程中更有信心。”
展望米兰:依然奔着金牌去
25岁的公俐依然是目前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年轻队员。但随着近些年大赛的锤炼,公俐的大赛经验愈加丰富,很多重要比赛,教练组敢于让她挑大梁。可以预见的是,明年的米兰冬奥会,公俐肯定会成长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中坚力量。
公俐小时候练习轮滑项目,在11岁的时候通过“轮转冰”的选才模式进入青岛队开始短道速滑项目的训练。因为滑行技术和战术意识都比较出色,在比赛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局面,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顶住压力。所以,在2015年就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她也成为山东省首位参加青年冬奥会的运动员。
在2018年举行的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女子团体3000米接力决赛中,公俐联手和队友一起力压解放军队和黑龙江队等传统强队获得冠军,为山东省夺得历史上首枚短道速滑赛事团体接力项目的金牌。这也是18岁的公俐第一次在全国大型赛事中崭露头角。
走上国际赛场的公俐依然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在2023年短道速滑世界杯分站赛中,公俐在蒙特利尔站2000米混合接力比赛中帮助中国队获得金牌。今年2月进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中,公俐和队友合作摘得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随后又获得了女子1000米比赛的铜牌和女子3000米接力的铜牌。
公俐是青岛短道速滑队的首批队员之一,她的成长与青岛短道速滑队的崛起息息相关。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张晶曾公开称赞了公俐的进步,“对于公俐这样的年轻选手进行培养,让她们尽快成长,是保证中国短道速滑队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张晶说道。
夺得亚冬会金牌,让处于上升期的公俐进一步提升了信心。未来,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中坚力量,她还会代表中国队出战各项大赛。而摆在公俐和队友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无疑就是明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米兰冬奥会。“这次亚冬会有很多值得吸取对决教训,也汲取了很多赛场经验,明年的冬奥会我会在单项上力争都进入决赛,接力项目还是要和队友一起去拼金牌。”公俐坚定地说道。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杜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