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以“美国优先”的强势口号重返白宫,誓言要颠覆拜登政府的遗产,重塑美国政治生态。然而,短短三周内,特朗普却在国内外政策上接连遭遇重挫。

从法律禁令到国际盟友的集体反击,从社会抗议到党内分歧,特朗普上台后的“多把火”,不仅未能“让美国重新伟大”,反而烧出了一场政治困局。



一、特朗普在国内遭遇两场重大失败

特朗普上任首日签署的《终止非法移民出生公民权行政令》,成为其新政的第一个标志性动作。该政策试图通过重新解释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剥夺非法移民子女的公民权,并计划借此收紧移民政策。

然而,仅仅三天后,联邦法官约翰·考夫诺尔便裁定该行政令“明显违宪”,并发布临时禁令阻止实施。更严峻的是,22个民主党主导的州联合发起诉讼,指控此举破坏美国“根深蒂固的宪法原则”,并对各州福利系统造成冲击。

尽管特朗普宣称将上诉至最高法院,但各方普遍认为,即便保守派大法官占优,最高法院也难以支持如此明显的违宪操作。这场失败不仅暴露了特朗普对法律程序的漠视,更凸显其政策制定的草率与激进。

特朗普上台遭遇的第二场失败,是他解雇数万名联邦公务员的计划受阻。特朗普政府此前向200万联邦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买断计划”,将对所有主动离职的联邦政府雇员提供约8个月的薪资补偿,但离职员工需要在2月6日前作出离职决定。



然而,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法官奥图尔裁定,在2月10日下午的听证会之前,特朗普政府不能就该计划采取进一步行动。

就连共和党内部的建制派,都担忧“买断计划”过于极端,可能引发选民反弹。民主党官员更是群起而攻之,特朗普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二、特朗普在对外事务中四次碰壁

在国际事务中,特朗普同样也不顺心。第一,特朗普在气候问题上面临压力。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是特朗普“能源复兴”计划的核心,但这一决策迅速给特朗普政府带来了麻烦。

国际层面,欧盟公开谴责美国“损害全球减排努力”,世卫组织与联合国呼吁重新考虑,而美国11%的全球碳排放占比使其成为众矢之的;国内层面,半数民众反对退出协定,甚至部分共和党支持者认为此举“短视且不负责任”。

第二,特朗普退群”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被“打脸”。特朗普做出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是在讨好以色列。但人权理事会宣称,美国作为人权理事会成员的任期已在1月1日结束,无法从其已不再属于的政府间机构中“退出”。



第三,特朗普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遭到了中加墨三国的报复;第四,特朗普“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早已破产。

总的来看,特朗普的政策逻辑中,有强烈的报复性和短视性,他遭遇“六连败”绝非偶然。这场“权力游戏”的最终代价,或许将是美国全球领导力的进一步流失,以及国内社会信任的加速崩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