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泰安市泰山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泰山区政协委员汤佳琳提出如下建议: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泰山区始终坚持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创新推出了“教研共同体”“教研员蹲点驻校”“泰山杏坛·名师大讲堂”等活动,提升了乡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化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使用,为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不应是简单地让乡镇学校向城市学校看齐、低标准学校向高标准学校靠拢,也不是单纯扩充资源的粗放式过程,而是一个补短板、达标准、优结构、提质量的过程,要注重发挥乡镇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打造特色化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基于上述考量,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凝聚多方合力,搭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平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顶层设计上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驾护航,统筹规划教师编制,结合学校实际及时补充紧缺学科教师数量,丰富城乡教师交流形式,如送教下乡、跨校兼课、联合教研、名师引领、网络共享、跟岗培训等。二是开展结对帮扶。城乡学校要积极构建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以“传统名校”“优质样板校”为龙头,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秉持“以优带新,以强扶弱”的理念,分享优秀教学经验、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助力新建学校、农村薄弱学校,实现共同发展,让“一校好”变成“校校优”。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动员爱心企业捐赠教学设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公益组织可派遣志愿者开展下乡支教、科普讲座、社会实践、文化研学等活动,丰富农村学生课余生活,拓宽知识面;积极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对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中的优秀案例和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二、聚焦扩优提质,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整体水平。“扩优”方面,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搭建城乡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整合优质精品课程、教学案例等资源,通过线上直播课、录播课等形式,将精彩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农村,实现优质师资的远程共享,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高质量教学服务,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提质”方面,城乡学校需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并立足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农村学校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村文化等优势,打造“生态田园教育”“乡村艺术传承”等特色品牌,开发乡土文化、民俗传承、农耕体验等具有乡村特色的课程;城市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科技创新、艺术素养等特色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同时可对这些课程进行适当改编,在农村学校落地实施,拓宽农村学生的学习视野,开辟更广阔的发展路径,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践行因材施教,正视城乡教育一体化差异性公平。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承认城乡教育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保障教育公平,实现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而非追求城乡教育的绝对同质化。差异性公平是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在自身能力、学习基础、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通过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机会与发展空间,使其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不因城乡地域因素而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上遭受不公平对待。为此,要健全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各类残疾儿童、学困生、心理问题学生、不良行为学生都予以关注,健全特殊教育服务机制;精准分析学情,建立学困生帮扶制度,凝聚家校社三方之力共同推进;完善乡镇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力度,做到“育心”先“知心”,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黄淑云)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