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成外的小宋同学从小学开始就表现出对计算机编程的浓厚兴趣和超常天赋,进入初中后的竞赛成绩更是一年一步大跨越,高一获得国赛银牌,高二夺得国赛金牌。荣誉的背后是小宋同学日复一日泡在机房的冥思苦想和演练计算,当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小宋同学感叹,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1

从小对计算机编程颇有天赋的小宋高二时以省排第一的成绩进入NOI国家集训队,2024年初,免高考的小宋进入清华大学预科班学习,提前步入清华园。


2

也许是小学、初中、高中的竞赛成绩过于突出,进清华水到渠成的缘故,也许是对学习以外事物都漠不关心,小宋同学真正踏入清华园那一刻很淡定,没有手舞足蹈、打卡拍照,而是直奔寝室安顿而去。


3

预科班的寝室安排在刚刚完成改造的紫荆七号楼,小宋同学说这寝室条件好得有点意外:宛如宾馆的大理石地面,智能刷卡进出系统,人性化设计的宿舍布置,连卫生间也有供暖系统……


4

同一批入住紫荆七号楼的预科生有二十多位,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五大学科竞赛的金牌获得者,都是免于高考的在读高中生。


5

初入清华园的小宋同学除了对寝室充满好感,对清华园的食堂也是赞不绝口:菜品太丰富、价格太实惠。其中对港式烤鸭饭特别痴迷,只是连续吃几天后,也就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半年后的本科生活正式开始时,小宋同学说清华园的食堂饭菜很好,具体好在什么地方也都模糊了。


6

小宋同学说预科班的学习比高中时轻松多了,课程的难度也能轻松应对,只有《写作与沟通》课让他头痛,毕竟中学这几年都去钻研信竞了,文学修养确有欠缺。幸运的是预科班的考核相对轻松,最后算是马马虎虎应对过去了。


7

北京冬天确实寒冷,小宋同学刚到清华园就经常感冒,还好他喜欢跑步,一周两个三千米的跑步让他体能提升很快,一段时间后才逐步适应了北京的气候。


8

2024年9月,小宋同学在清华园的本科生活正式开启。因为已经提前在校园生活了一学期,正式的开学季并没给他带来什么欣喜。在小宋同学看来,新一年最隆重的开学典礼好像都是可有可无的感觉。


9

开学后小宋同学如愿进入了交叉信息研究院,这里是著名姚班所在地,民间传说这是清华院系鄙视链的最高级,毕业生年薪百万起步都是稀松平常之事。


10

叉院2024年共招生八十多人,小宋同学所在的班也就二十多人,难能可贵的有两名女生。


11

叉院学生来源分三个渠道,第一是数学、物理和信息学竞赛的金牌保送生;第二是各省的高考第一名;第三是高考成绩好并且在竞赛中同样取得过好成绩的学生。


12

源于计算机学院的叉院自然偏重于计算机方向,学院有独立的课程设置,其中有些精品课都是国内外知名学者授课,只能叉院学生选修。小宋同学说这些课确是不错,真正能学到不少前沿的知识。


13

在叉院一学期的学习中,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曾给小宋同学的班级上过一堂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课,内容深邃、方向前瞻、受益匪浅。


14

叉院的课一般是9点起床,偶尔也有7点起床的早课。除了每天下午都有课外,周四的晚上和周日也有课。总的来说每周的课堂时间不少,课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作业每周一次提交,考核每门课都有,修学分在叉院一样必不可少。


15

叉院名声在外,资源绝非浪得虚名。专业课都是全程外语授课,碰上诺奖得主来授课也不稀奇。只是对于外语并不突出的小宋同学来说有点尴尬,听不懂的单词经常碰到。所幸课程中的数字、符号都明白,不影响解题。


16

叉院学生都是万里挑一的学霸,学习能力超强。在这里小宋同学感觉学习氛围很好,他们一个班分多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经常合作完成课题,相互协助、群策群力、共同进步。


17

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学院的要求也更高,据说在叉院有本科毕业就拿高薪的,有国内直博、出国留学世界名校的,但也有个别中途转专业、休学和挂科的学生。


18

也许是理科生的通病,小宋同学除了叉院方圆一千米范围内活动频繁外,社交活动屈指可数。前后在清华园生活了一年,去了一次对门的北大校园,参加过一次电影观影活动,出席过一次清华四川老乡会。


19

除了学习生活的按部就班,小宋同学的校园生活也很简单。每月差不多两千元生活费主要用在食堂就餐、同学聚餐以及日用消费品的购买上。小宋同学说他的同学在生活上都没有攀比习惯,最多就是在自己喜欢的电子设备上多花点钱,买点配置高的。


20

除了生活上不攀比,小宋同学感觉在学习上也没有中学那么卷,感觉大家都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选择课程,都是在按各自的进度推进,仿佛一切都是胸有成竹,一切又如云淡风轻。


21

对于接下来的清华园生活,小宋同学说他计划选择计算机科学这个方向专研,读博和出国留学都有可能。对于长辈们比较关心的大学交女朋友这个话题,小宋同学腼腆地说道:“没有时间表,一切随缘。”


编绘:杨仕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