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智商和情商都是差不多的。
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之年岁的增长,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和情商拉开了差距了呢?
只能说,后天的成长经历,所接触的一切人与事儿,培养出来的思维,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
降低认知的6个举动,会让一个人越活越低智商。
01
常年不阅读,脑子的知识愈发匮乏。
一个有内涵的人,跟一个没有内涵的人相比,区别在于,前者博览群书,后者没读过一页书。
这里谈到的读书,并不是应试教育的教科书,而是各个领域的书籍。唯有各个领域的书籍,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认知水平。
不读社会学、管理学,就不知道社会的运行方式;不读历史学,就不知道人类发展的规律;不读心理学,就不知道人性心理的本质;不读经济学,就容易被人割韭菜。
在这个年代,要想“守脑如玉”还是很困难的。常年阅读,这是“守脑如玉”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
02
坐井观天,总是以狭隘的视角看问题。
一个人,永远都待在贫穷的农村、小县城,没有去过发达的城市、地区,就不知道真正的“发达”是什么样的。
穷人总是觉得,“发达”就意味着吃得饱、穿得暖,其余的都差不多。然后,就认为自己的穷乡村也很发达。
这就是所谓的“坐井观天”。人,总要到不同的地方走一走,瞧一瞧,看一看,才能开阔眼界,不然,就容易目光狭隘一辈子。
站在一楼的阳台,只能看到地面;站在十楼的阳台,可以看到整个小区;站在三十三重天,才能看到整个世界。
03
懒于思考,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
美团老总王兴说过,大部分人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愿意去做任何事情。
如果有一天,网络上宣传“吃屎可以治病”,那绝对有一部分人,甚至大部分人,都会争着去品尝,不带任何的思考。
明知道吃屎是不能治病的,为什么他们还会相信呢?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懒于思考”。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动脑子。
这种人,在市场里边,被称之为“韭菜”。就像那些高位接盘的人一样,别人说“现在是上车的好时机”,他们就相信了,那被收割一辈子,就只能怪自己的愚蠢了。
04
从众心理,永远都跟风、随大流。
有一个问题:一帮人都去做的事儿,就是正确的吗?
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错误的。从古至今,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而大部分人,都是糊里糊涂的。
就像《乌合之众》所谈到的一样,人只要身处于群体当中,免不了就会成为群体的附庸,被群体牵着鼻子走,智商会慢慢地归零。
就像2022年、2023年那段时间,一堆人疯狂去接盘,然后到了2024年,价格就腰斩了,这些人都赔上了大半生。可见,无知,才是毁了自己人生的根源。
05
不研究如何赚钱,把精力浪费在跟自己无关的事儿上。
真正成熟的成年人,脑子里边就一件事,研究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去赚钱。
天天关注什么宇宙大事,人类族群,这是毫无意义的。对于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谋生,考虑如何财富自由,如何衣食无忧。
可要是连衣食无忧都做不到,只能吃着劣质的“拼好饭”,还满口宇宙大事,这就真的很可笑了。
真正的富人,永远都考虑如何赚钱。只有底层的穷人,才会把精力浪费在跟自己无关的事儿上。关注点和注意力不同,人生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06
什么都蜻蜓点水,不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待一个问题,就应该“由外及里”去思考,而不该停留在表面。
举个例子。人在单位,老板天天宣传“要为单位奉献、付出”。肤浅的员工就会认为,老板是为了员工好,从而拼命去加班。
成熟的员工会认为,这不过是老板的“PUA”罢了,目的就是忽悠员工去当牛马,不安好心的话术。
单单是一件小事,就有着肤浅和深入的差距,又何谈是其他的问题呢?不透过现象看本质,吃亏的,永远都不是别人,而是肤浅的自己。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