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10 GOODNOON

上期情感沙龙:


1V1付费情感咨询

请加仔哥个人微信:Lyneo_Mu

咨询内容

别慌,有仔哥

仔哥,我和我男朋友快结婚了。

我男友父母比较宅,他很少去旅游,但我比较喜欢旅游。

因为我的父母从小就经常带我出去旅游。

我们两家经济上算门当户对,可是生活习惯却天差地别。

我男友父母带着半投诉的语气说过,

说我男友以前都不怎么外出,现在他经常跟我出去。

我家人就说可能他父母不太高兴的。

所以,我内心是有些不爽的咯,就是很不理解咯。

出去转转是好事呀,我是不适应他父母对这事上的态度,

搞得我也要被我父母批评。

今天他从中跟他父母沟通这事,

他父母说自己当初不是想要投诉,

说想表达的意思是:他小时候很少出去,现在非常支持我多点跟他出去,弥补旅游这一课。只是没有表达清楚,让我和我家人误会了。

我才不信呢!他父母如果真的是支持我们去旅游,

怎么会用那么一副投诉的口吻来讲话!

我最生气的事是,在我家人面前投诉。

另外,我之前去看明星演唱会。

他父母认为说支持我们看演唱会,但是要看是谁,

他们认为周杰伦,张学友这些,多少钱都值得,

那些不是很火的就没什么价值。

还有我们去有次去旅游,一周只在上海一个城市呆。

他父母认为我们这么多天只呆一个地方太浪费了。

如果我公婆明明就是想投诉,

却解释说他们不是那个意思,那是不是说明他们虚伪?

或许我眼光错了,我一直都想找门当户对的伴侣。

我遇到我老公,我发现我们两家是门当户对,

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只是经济,

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上门当户对。

但两个家庭的生活习惯,教育方式,性格特点上却有很大差异。

现在我才明白,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或许比经济上的门当户对更加重要啊!

我父母其实也是有点无语,

但是尽管他们觉得婆家的做法过于强势,

考虑到我毕竟嫁到人家家里去,还是会要求我顺一下。

我觉得心里苦,因为我觉得我没错。

仔哥解答

冷静,听我细细讲

首先,你和未来公婆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双方家庭对旅游和娱乐活动的不同看法,

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

尤其是婆家父母的态度和表达意见时的方式,

你觉得被投诉,觉得他们强势。

同时,更让你感觉到困扰的是,

你父母虽然并不反对你的生活方式,

但却依旧为了让你能成功结婚而劝你顺从婆家,

你内心既然失落,也有压力。

也就是说,你诉求就是,希望找到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

同时保持自我,不被双方家庭的压力压垮,

你不想当一个双方父母手里的木偶,

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着,对吧?

你提到的一点很对,精神上的,

也是三观上的门当户对,永远比经济上的更重要。

因为经济的门当户对只能说明都有某个程度的消费能力,

但不等于消费观一致和互相认同。

总结性来说,就是加强和你男朋友的沟通,

各自的父母更需要各自去作一些精神上的思想工作。

同时,设立该有的边界,家庭共同问题,

公婆和父母可以参与,可以提意见,

可以指点,但不能指指点点。

当然你也需要学会去接受一些确实存在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毕竟不可能你永远是对的,或者长辈永远是错的,互相尊重。

但属于你个人和你老公独立的生活习惯,

需要边界,不需要解释太多,

告诉他们,你觉得对你来说这么做有价值就行。

同时也可以认可他们说的有道理,以后会作为参考。

另外,适当寻找和长辈的共同点,增加互动,

才能提高他们对年轻的我们一些做法的理解。

最后就是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有些可以让步的,作为晚辈,

我觉得以尊重的角度出发给长辈面子,得过且过,

涉及原则的事,但自然就是要守护自己的底线和准则。

旅游上的事,没有对错,你没错,你公婆也没错其实,

只是每个人的旅游观不同罢了,这种事不存在对错。

就像我旅游,我不喜欢走,

我去到一个城市,我可以很多景点都不去,

但我一定要尽可能多尝尝当地的特色菜。

对我来说,旅游,去这个城市有历史意义的地方足以,

如果没有什么比较有名的历史景点,那我就纯粹找吃的就行了。

所以,你婆家那边,其实也算不上强势,

强势就不会用这么委婉的方法去说了。

更应该说他们对你男朋友有一定控制欲,你

男朋友以前很听话,很少出门,跟你交往后,比较喜欢外出,旅游。

让你公婆感到不适,有点对你男朋友丢失控制权的感觉,

而你公婆又是高学历的人,你男友也是成年人了,

一来为了维护你男朋友的主见能力,

二来为了维护他们的身份地位,

他们只能“忍气吞声”,

然后通过一些委婉的言语想借此来夺回自己的控制权。

也就是说,他们更多只是不适应以前很宅家的儿子,

突然间因为你而变得比较“爱出去玩”,他们需要时间适应。

而你可以通过下面这两个方法去维护。

第一,给自己建立一个情感缓冲区。

下次听到婆家一些所谓的投诉时,

尝试往好的方面去解读,看作一种建议就行,

适当缓解自己不服的情绪。

比如婆婆说"看谁的演唱会没必要",

你就理解为他们只是想说"希望你们把钱花在更保值的事情上";

比如婆婆说"应该多去几个城市",

你就理解为他们也是节约惯了,

只是希望你们在旅游时最大化利用时间和金钱。

而你可以回复他们说,

“我也觉得周杰伦多少钱都值,下次有机会我和xx带你一起去看”,

然后你再补充一句“但我一直也很喜欢XXX,觉得看一场XXX也是挺值得的”。

这一来是在和对方共鸣,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消费观和态度。

再比如旅游的问题,你可以说,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确实想去多几个城市,

但这次只想当做度假休闲一下,

其实轻轻松松不那么赶在一个城市度假一周也是很舒服的,

以后我和xx可以带你去哪哪哪度个假,

我不少朋友都去过,都说很惬意,我觉得您应该也会喜欢的。

第二,和你男朋友组建一个独属你们的小会议空间,

任何只涉及你们两个人问题的事情,

你们先商量沟通达成共识,那不管哪方父母有意见,

你们才可以想法一致的去和他们交涉,

软交涉就是我们会认真考虑,万不得已的交涉,

那就是我们两人已经决定了就不改变了。

至于想追问的对于他们行为是否"虚伪"的质疑,

我觉得也没必要把他们想得那么虚与委蛇,

你不妨换个角度想: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往往被困在体面表达与真实诉求的夹缝中。

他们的一些你认为的“虚伪”,

更大可能是混杂着对儿子生活脱离掌控的不安,

以及对你们消费观的不解。

这种虚伪未必充斥恶意,

更像是两个互相嵌镶不了的齿轮,是需要时间去磨合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最终嫁给谁,

都离不开婚姻初期的本质:两个家庭文化的碰撞。

基本是不可能刚刚好就遇见一个家庭文化跟你的家庭文化完全一致的人。

只是碰撞程度大小问题罢了。

只要对方没有恶意,那就尽量带着善意去理解。

或者说,只要对方父母没有对你进行强制性和强权性的越界干涉,

那就尽量用善意去理解他们的,同时做好磨合的耐心,

也多向他们展示你一些想法的合理性和价值性,借此去换取他们的理解。

你可以不认同他们,也可以不理解他们,

但尽量去包容他们这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和观念。

记住我说的,没有强制性和强权性来控制你们,

还是会尊重你们的选择,那就不去纠结他们怎么想。

久而久之他们也会习惯。

你想和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自己说了算自己选择,

但对方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确实不是你能选择的。

不求什么事都能互相理解和认同,

但行动上理解和不过度干涉,就行了。

· 记得关注仔我的视频号鸭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