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沈腾马丽的小品《扶不扶》,可真是一部超现实的好作品。
放到现代社会,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事件的映射呢?
没经历过的看乐子,经历过的在照镜子。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扶老人这件本应是举手之劳的善举,却变得异常艰难,好似只有公职人员能毫不犹豫地见义勇为了。
成年人尚且害怕被人讹诈,12年前热心扶老人的小云,经历了怎么样的委屈和不公呢?
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遇到像王浩那样昏庸的法官,而讹诈他的老人一家,最终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被扶老人一家向小学生索赔百万
那是2013年6月中旬的一天,四川达州的小学生江小云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说有笑。
三个孩子看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痛苦地呻吟着。
小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上前想将老人搀扶起来。
两个同学也帮助了老人调整舒服点的坐姿,关怀老人。
谁料老太太刚被扶起来,就突然开始大声指责小云,一口咬定他就是撞倒自己的罪魁祸首。
三个孩子顿时手足无措,无奈之下,小云只好叫来了自己的父亲。
江父江丕东赶到现场后,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没有过多地考虑,立刻将老人送往医院。
老太太被诊断为髋关节骨折,需要住院治疗。
江父出于好心,当即垫付了医药费,联系上老人家中,告知情况。
老人的家人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对江父的帮助表示感谢,反而不依不饶,一口咬定是小云和同学们推了老人。
双方现场对峙,老人表示要是我骗了人,就死全家。
老人的儿子龚某称自己母亲伤势严重,加上精神损失费营养费等向他们索赔 100 万。
这一要求让江父感到震惊和愤怒,自己的孩子明明是在做好事,为什么会被这样诬陷。
从被老人当场诬陷时,小云就只能无助的哭泣。
三个善良童真的孩子,做了好事没有得到感谢,还觉得给自己家里惹了麻烦。
江父和其他两个同学的家长曾试图与老人的家人协商,他们愿意给老人蒋婆婆家人一笔费用,希望能够息事宁人。
然而,蒋老太太一家却始终不愿降低索赔标准,态度极其蛮横。
更过分的是,在11月的一天,蒋婆婆的儿子还找到江小云家中,直接将蒋婆婆推进门,然后径直离开。
龚某声称,不赔偿,就把老太太一直养着。
面对这样无赖的一家人,江父感到无比无奈,他被迫选择报警,希望警方能够搜集证据,还孩子们一个清白。
同时,面对蒋婆婆一家的状告,江父也毅然走上了法庭,与他们艰难抗衡。
2、正义的裁决降临,老人一家自食恶果
法庭调解结果不尽人意,要让三个小学生每家赔偿2500元。
正在这时,警方的调查结果突然有了新进展。
当时7名目击者和一段商店的监控录像,证明了小云和同学的清白。
正义虽然迟到,但终究没有缺席。
警方便对蒋老太太和龚某污蔑他人的行为处以拘留及500元罚款。
这件事在四川当地十分轰动,蒋老太太一家意图讹诈不义之财的事情人尽皆知,街坊邻居都纷纷与之断交。
当地一个志愿组织得知此事,为表彰小云和两位同学的勇敢和善良,颁发了5000元的委屈奖。
此事历时大半年,终于画上了句号,但类似的事件并没有就此停止。
2021 年,上海一名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
老人子女不但不归还女大学生垫付的1000元医疗费,还讹诈5000元。
2024 年,江西抚州一位少年搀扶老人却惨遭诬陷殴打。
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人心寒,这些无辜的好心人,在伸出援手的那一刻,恐怕从未想过会遭遇这样的对待。
就连没有和老人肢体接触,报警寻求帮助也会招惹是非。
2022年12月的上海凌晨,一名司机在行驶途中看到有位老人骑车摔倒在路边。
司机想做些好事,手机打开视频来证实清白,便下车走向老人。
看到老人面朝地栽倒的姿势他也心疼不已,询问老人后,司机帮老人报了警。
几分钟后警察赶到,老人竟然一口咬定是司机开车将他撞倒,当场就开始索赔。
面对这种“弱势”老人的栽赃,若是没有行车记录仪和手机录像,真不知道司机自证起来会有多难。
3、扶与不扶难抉择
是这个社会好人变少了吗?非也。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今做好事的成本太高了,而讹人的代价却太低。
那些做了好事却被讹诈的人,不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峙公堂,还要承受舆论的质疑和压力。
这不是善良的一方应该承受的压力和委屈。
若是再遇上像王浩这样的法官,法庭上质问“不是你推倒的为什么要扶”,真是这辈子都难自证清白了。
可是看到路边或楼梯上,摔倒却无人敢扶的老人,大家心里也不好受。
摔倒引起骨折、头部出血、血管破裂,老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若没有及时送医,或许还会有生命危险。
在炎炎夏日,看到老人在马路上摔倒,能有好心人愿意去给老人撑把伞,就已经实属不易。
看到那些摔倒后的老人,他们连连呼喊“我不讹人,我不讹人”,祈求路人的帮助,观众心中也是一阵辛酸。
眼下这位老人因为没及时扶起送医生命垂危,自己老的那一天是否也有这样的隐患呢?
结语
沈腾的小品《扶不扶》里面,有句经典台词:
“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现在想做个好事扶摔倒的老人,都得先录视频、寻找证人来自证清白。
这并不是人性变得冷漠了,而是如今的社会环境,让人们在做好事时充满了顾虑。
我们不能责怪那些犹豫的人,因为他们也只是在保护自己,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的社会应该加大对讹诈好人行为的惩罚力度,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提高讹诈的成本,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不敢轻易作恶。
只有这样,才能让好人敢于做好事,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网:四川3小孩扶老 被讹获委屈奖
环球网:大学生好心扶老人,被讹5000元?真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