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乘客在高铁上买到过期方便面一事,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2月8日,成都铁路局公开证实此事,但同时辩解,该过期方便面系保洁员自带后违规售卖。
说实话,我最初看到这个消息,根本不敢相信。众所周知,高铁上本来不准卖方便面的,但乘客不仅居然买到了,而且买了过期的,这事简直离了大谱。
铁路官方如今承认此事,但由保洁员来背这个锅,这个结果着实让人感到意外,也引发了更多质疑。
保洁员,应该算是列车上最卑微的职位。这个小小保洁员,居然敢公开在高铁上售卖方便面,与高铁餐饮抢生意,真是好大的胆啊。
保洁员的公开违规卖货,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我不清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公开卖货,是在乘务员、乘警、列车长眼皮底下发生的,这些人为什么不管呢?
保洁员所售方便面的价格,至今没有公布,但常识告诉我们,在高铁上独家卖这东西,价格必然不便宜,换言之,里面有巨大的利润,如果长期售卖,赚得钱肯定不少,那么这些利润,难道保洁员能一人独吞了?
所以,高铁方便面背后,不排除有个利益链,虽然保洁员负责末端销售,但获益最大的未必是她,而可能另有其人。那么对于这个问题,铁路官方有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调查?
在相关疑点还未厘清的情况下,就给出了定论,推出保洁员来做替罪羊,这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保洁员个人的违规行为,高铁的管理如此松垮,铁路官方难道不该承担首要责任吗?
高铁上出售过期方便面,还引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令公众反感的高铁高价餐饮。
乘客之所以有方便面的需求,说到底还是因为高铁餐饮质次价高。现实中,无论盒饭还是其他高铁售卖食物,明明就是普通的预制菜,却和外面的中高档餐饮价格不相上下,一顿饭少则四五十,多则七八十。
许多荷包羞涩的打工人,在高铁上,要么扛着不吃,要么自带食物。问题是,花这么多钱,也吃不到啥东西,还不如吃碗泡面了,这就给保洁员售卖方便面,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铁的建设成就,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但是与日益现代化的高铁相比,我们的高铁餐饮,基本还停留在绿皮车时代,甚至比绿皮车时代还退步了。
毕竟,绿皮车时代的列车餐饮虽然也难吃,但这些饭菜好歹是现做的,而且乘客还能有机会买到便宜的打折盒饭,但如今的高铁餐饮,已经彻底沦为了一种宰客式的高消费,反正就是那么贵,乘客爱吃不吃。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媒体报道的正面新闻,说是打工人陆续返工,各自带着家乡的特色美食,在高铁车厢里,我吃口你带的肘子,他吃口你带的黄瓜,高铁成了打工人流水席,车厢里都是轻松愉快的氛围。
然而,如果不是高铁上的饭菜又贵又难吃,谁愿意费力拎那些吃的,在高铁上去吃呢?所谓“高铁成打工人流水席”,难道不是对高铁管理的莫大讽刺吗?
保洁员卖方便面,背后其实是高铁餐饮这一根本性问题,我敢断言,倘若这个问题依然不改,后面不知还会有什么幺蛾子冒出来!
鱼眼观察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