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坐在罗汉岭的一处坟墓堆上,笑着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后饮弹就义。

可毛主席却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以后少纪念瞿秋白”。

这是怎么回事呢?



“永远的青年”

1899年,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他父亲醉心绘画,将瞿秋白放在叔父家中养。

在动荡的年代中,瞿秋白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学习过俄文,参加了五四运动,还加入了李大钊等人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瞿秋白决定要以《晨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去莫斯科工作。

当时的苏俄刚经历完一战和内战,国内情况并不好,缺衣少食的,瞿秋白本身就患有肺病,再去寒冬肆虐的莫斯科工作,是一种挑战。

无论他人如何劝说,瞿秋白都下定决心去苏俄看看。



在苏俄,瞿秋白更深地了解了共产国际,还采访到了列宁,并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担任了俄文教员,刘少奇等人都曾听过瞿秋白的课。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也曾尊称瞿秋白为“老师”,他曾对瞿秋白说,“瞿老师,你身体不好,我们走后,你可要多加保重啊”。

瞿秋白用两年时间,了解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他们的共产主义道路,还将这些内容传回我国,他由此成为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第一个在中国介绍苏俄情况的人。



1922年,陈独秀邀请瞿秋白回国参加工作,瞿秋白的能力也得到孙中山先生的认可。

1923年,瞿秋白参与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工作,1年后,他成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并参加了国民党在上海执行部的工作。

1927年,瞿秋白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1934年,我军决定长征时,博古不同意瞿秋白跟着大部队走,瞿秋白只好留在了瑞金。



毛主席当时还多次安抚了瞿秋白,并积极为瞿秋白争取参加长征的机会,可惜博古等人始终没有同意。

后来,毛主席还曾惋惜的说过“长征出发的时候,应该把秋白等人都带出来的”。

1935年,老蒋攻势变得猛烈,瑞金等地相继失陷,而瞿秋白的肺病也愈加严重。陈毅提出要护送瞿秋白离开苏区,到上海隐蔽就医。



可惜,瞿秋白一行人来到长汀县水口镇小泾村吃饭时,被国民党的保安14团发现。

激烈战斗约1小时后,大家都认为突围太难了,队伍中有老有病弱,拖下去谁都跑不了。瞿秋白当机立断,让邓子恢带领其他人突围,他则独自躲在旁边的树丛中。

邓子恢不愿意,可瞿秋白坚持让他率领剩下的几名战士突围,他说“事到如今逃出一个算一个”。最终,邓子恢等人成功突围,朝闽西前进,而瞿秋白不幸被俘。



老蒋得知瞿秋白被俘虏后,还召开高层会议,探讨如何处置瞿秋白。一部分人主张杀掉他,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劝降,给予我党沉重的一击。

老蒋明面上下达了“就地枪决”的命令,暗中又让宋希濂、陈立夫给瞿秋白做思想工作,让瞿秋白再次加入国民党的队伍中。

可无论是刑讯逼供,还是软禁厚待,瞿秋白始终不肯向老蒋低头,甚至在供词中介绍了中央苏区取得的成就,谴责了老蒋的国民党。瞿秋白还说“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6月18日,瞿秋白被押送至罗汉岭刑场。他在去往刑场的路上用中文和俄文高唱《国际歌》,用行动向老蒋等人表达了他为革命而死的决心。



瞿秋白盘腿坐在罗汉岭的一处坟墓堆上,环顾了四周青山,说了一句“此地甚好”,便英勇就义了。

那他为何会让毛主席说出“以后少纪念瞿秋白”的话呢?

一篇文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瞿秋白被认为“叛变”了。

瞿秋白是春末被国民党抓住,在当年5月,他在狱中写下了一篇《多余的话》,这篇文章后来被香港自联出版社放在《瞿秋白传》后刊登了。



瞿秋白在这篇文章中袒露了他当年犯错后的心情,其中有一些过于负面的言语。这些话便被有心人翻出来歪曲本意传播,给《多余的话》定调成“叛徒的自白书”,瞿秋白也因此被说成了“叛徒”。

而当年和瞿秋白相熟的郭沫若也断言,“瞿秋白向老蒋投降,要求饶命”。此话更是将事情扩大化。

据后来调查组的谈话回忆,1972年,中发的12号文件称“瞿秋白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自首叛变了”。毛主席也曾说《多余的话》“无非是向敌人告饶,自首叛变”的文章。



1964年,香港又刊登了瞿秋白写的《多余的话》。毛主席又一次看了这篇文章,后来便说“以后少纪念瞿秋白”。

上世纪70年代,调查组在重新调查瞿秋白案时发现,12号文件是“林彪系”人员汇报的内容之一。

1980年,对瞿秋白案的复查工作结束,认定《多余的话》并没有出卖党和同志,也没有向敌人求饶的意思,它并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



毛主席对瞿秋白的评价其实非常高。1950年12月,毛主席还为《瞿秋白文集》写了一篇序言。

毛主席肯定了瞿秋白对革命的共线,他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还特别强调“瞿秋白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瞿秋白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在瞿秋白英勇就义前,他曾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

2006年,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在罗汉岭下建成开馆,里面讲述了瞿秋白为党为人民的一生。瞿秋白这份为祖国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书生气浓的革命家”——瞿秋白》 20151204
[2]澎湃新闻 《雷颐:“叛徒”瞿秋白的平反为何如此艰难》 20150615
[3]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多余的话>与瞿秋白》 20060720
[4]凤凰网 《毛泽东何以尊瞿秋白为师》 2008021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