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建华,今年61岁,刚从市里的一家大型超市的收银岗位上退休。老伴儿王丽萍已过世多年,家里只剩下我和儿子李伟。他是个不错的孩子,在外面打拼得也不错,每年都有不小的收入。我没什么大愿望,只希望能在余生里安安稳稳地享受退休生活,去公园散散步、和老友喝喝茶、和孙子孙女打打游戏,顺便也能帮忙照顾孩子们。
然而,退休的第一天,我就遇上了一个“大麻烦”。
那天早上,我穿着一身轻便的家居服,准备泡杯茶,享受一下这个久违的“自由”时光。刚准备坐下,儿子李伟从楼下走上来,边走边脱外套,一脸轻松:“爸,今天咱家有事儿,晚上一起吃个饭。”
我点了点头:“行啊,吃啥?”
“等会儿再说。对了,爸,那个你退休了是不是挺闲的?”
我愣了一下,儿子突然问这个干嘛?但还是顺着他说:“是啊,忙了大半辈子,总算轻松了。”
“那你能不能再找个工作?”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儿子一脸认真:“咱爸,你也知道,咱家不富裕,妈又不在了,家里就你一个大男人了,干点啥,总是好点。”
我震惊了。儿子从小到大,虽然不说特别“体贴”,但也算尊重我的意见,怎么突然间就让我去找工作了?我心里有些不悦,但还是尽量克制情绪:“我已经退休了,天天待着不挺好的吗?”
李伟沉默了几秒,面色略显尴尬:“爸,别家父母都这样,退休后都忙得像个啥似的。你干脆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别老待在家里,宅得不健康。”
这话一说,我气得有些想笑。“别家父母”?我这辈子一直在为家里操劳,何时成了“别人家的父母”了?想明白这些,我放下茶杯,站起身:“你是觉得我在家待着无聊,还是嫌我老了拖你后腿?”
李伟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他低下头:“爸,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现在大家都活得越来越忙了,能干点啥就干点啥,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已经退休了。”
正当气氛有些僵硬时,我听到旁边传来了儿媳的声音:“建华,你看你儿子说的多有道理。你退休了,身体也不差,再找个轻松的工作,或者去做点儿自由职业什么的,补充补充家里的收入,也不是坏事。” 说这话的是儿媳杨娜,一个在我眼中一直比较强势的女人。
我心里一沉,这回我是真的气愤了,忍不住反问:“你们也觉得我应该找工作了?”
杨娜笑了笑,脸上露出一种为我着想的神情:“爸,大家都希望你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然你总待在家里,和我们也没话说,多没意思。何况你自己也常说不想闲着。”
我忍住怒火,试图冷静下来:“你们真是觉得我应该出去找工作,还是觉得你们不想我待在家里了?”
杨娜顿时愣住了,似乎没料到我会这么直白地问。她强笑了几下:“建华,你听我说,这只是为了你好,不是让你做什么很辛苦的工作。”
我忍不住叹了口气,心里苦涩得像是咽了块石头:“你们是嫌我年纪大了,像个拖油瓶一样,还是怕我没事儿做在家里碍事?”
气氛顿时变得沉默。儿媳杨娜瞪了儿子一眼,儿子也低下了头,似乎在想什么。我顿时觉得心里一阵难过。没想到,连我最亲近的人也认为我“该去做点事情”,就像家里腾出来的空间,已经开始觉得不那么容得下我。
晚饭时,气氛还是很沉闷。大家都尽量不去触及这个话题,饭桌上只是简单地聊了些琐事,气氛没有往日那么温暖。
我没有再多说什么,但心里始终有一股无名的愤怒在翻涌。我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竟然会觉得退休后的自己这么“多余”。我不是不想活得积极些,但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不是为了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而是活成我自己想要的样子。
第二天,我决定去公园散步,散散心。站在公园的湖边,我看着周围的老人们或散步、或聊家常,心里突然觉得一阵释然。我不需要什么“别人家的父母”标准,也不必去满足别人的期待。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年,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不是为了给谁证明什么。
走回家的时候,我心情好多了。儿子看到我回来了,似乎有些紧张:“爸,你去哪儿了?”
“我去公园了,散步。”
“爸,那个……你今天想清楚了没?我和娜娜都觉得你可以……”
“我知道你们的好意,”我打断他,“但是,我已经决定了,我不打算再找工作了。我想按自己的节奏过日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儿子沉默了片刻,然后低声说道:“爸,我不是想给你压力,可能我一开始说话太急了。”
我点点头:“我知道你是关心我,但我希望你们尊重我的选择。我已经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在就想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杨娜也走了过来,轻声说道:“爸,对不起,我有时候太急了,没考虑到你的感受。”
我微笑着摇了摇头:“没关系,你们也都是为了我好。我明白你们心里是希望我能过得开心,不要太寂寞。”
那天晚上的饭桌上,气氛比早上轻松多了。虽然没有再提工作的话题,但我知道,生活会回到正轨,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不管是退休的生活,还是自己的未来,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管别人怎么说。